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 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C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画线句子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1、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A
2、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1. 抒发了诗人避战乱的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悲凉落寞的情感
2. “万里”极言路途很遥远,“三年”言时间很长两个对举从空间和时间上形象地表现了北宋灭亡后自己所经历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很久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之情。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1. “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2、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歌描绘了边塞的奇丽雪景,请说说“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
2.表现诗人对西域边塞雄奇景色的赞叹,并抒发了朋友归京,雪地相送,依依惜别之情。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B.浣溪沙,词牌名。这是词人游蕲水清泉寺触景生情而作。
C.词作上片表现词人面对清新春景的愉悦心情。
D.词作下片由寺前西流溪水,即景取喻,抒发词人自伤衰老之意。
2.描述“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所展现的画面。
1.D
2.示例:山脚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浸入水中,松林间的沙路仿佛被水冲刷得一尘不染,没有一点泥巴。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诗中“幽人”指的是( )
A.李白的影子 B.幽谷的主人
C.幽雅的女人 D.隐居的高士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两人对酌”、盛开的“山花”更加增添了两人喝酒的气氛。
B.后两句明白如话(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
C.次句“一杯”三次反复,不但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难过之至。
D.全诗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有古代歌行的风格。
1.D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