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有人评论说,诗首联既是写春日之景,那“城春草木深”中的“深”换为“盛”则更好。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看法。
2.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尾联借“白发”、“ 不胜簪”的苍老之容,表现出诗人内心 的思想情感;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的诗歌风格
1.不赞同。“深”写出虽已经春天了却杂草丛生,借此来表现出国破的凄凉。“盛”突出了春日的草木葱绿,生机盎然,与诗意不符
2.对偶(仗);忧国、伤时、思家、悲己;沉郁顿挫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诗中哪个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哪个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是一首写暮春之景的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阴阴、又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登科后①
(唐)孟郊
昔日龌龊②不足夸, 今朝放荡③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①这首诗是孟郊46岁时所写,登科是名字登上科榜的意思,孟郊这一年考上进士。②龌龊:这里指生活贫困窘迫。③放荡:这里是心情放松,不拘束的意思。
1.诗的一、二句运用了 的手法,表现作者了登科前后的巨大变化。
2.三、四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其中“ ”字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1.对比
2.欣喜若狂(或:非常得意等);“疾”或“尽”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找出诗中的对仗句,并说明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这首诗写景的次序是 ,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拟人。
2、由近及远 院内 院外
3、这首诗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整洁清幽的环境。反映了作者闲适的田园生活情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 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C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画线句子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1、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A
2、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1. 抒发了诗人避战乱的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悲凉落寞的情感
2. “万里”极言路途很遥远,“三年”言时间很长两个对举从空间和时间上形象地表现了北宋灭亡后自己所经历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很久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