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而
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宋国人为什么笑这耕者?
1.①兔子跑得很快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②兔子不可以重复得到,但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2.兔子触株而死是偶然的,这耕者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自然不可能再得到兔子了。所以被人嘲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找出诗中描写早春特有景象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诗句中的画面。
2.作者描绘“天街小雨”时说“润如酥”,请你体会其妙处。
1.草色遥看近却无。(画面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远远望去一片浅浅的鹅黄,走近细看,却稀疏得似乎什么也没有。
2.作者把小雨比作酥油滋润过似的,写出了小雨的细密以及给植物带来的润泽,作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的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__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迷蒙,冷寂。
2、真正不知__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下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体裁都属七言律诗。
B.两首诗都体现了雨中的情景。
C.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西湖美景,即钱塘湖美景。
D.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运用了对仗手法。《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同样手法的句子是
, 。
1、C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或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两首词的作者分别是 、 。
2下面对这两首词的比较,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词分别用班超、苏秦与陈亮的典故,表达了抗击外侵的雄心。
B.“尘暗旧貂裘”与“醉里挑灯看剑”都暗示了报国无门的无奈。
C.两首词都先回忆往事继而直抒胸臆,现实与理想形成鲜明的对比。
D.“身老沧洲”和“可怜白发生”都彰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愤。
1陆游 辛弃疾
2A
【甲】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上两首词曲,都表达了主人公 的情感。
2、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词曲都景中含情,蕴含了词人的愁绪。
B.两首词曲都借春景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感受。
C.两首词曲都先绘景后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D.两首词曲都描摹了凭栏远眺的主人公的形象。
1、怀人 思念爱人等
2、C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重”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做简要分析。
(1)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来表现雪重
(2)通过间接写雪的厚重,说明他彻夜难眠,表达了自己此时(谪居)内心孤寂、惆怅的情感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涣。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
7.“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de9bbdf72e035ceb.jpg]
沁园春·雪 (__)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的上下片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又是通过那句话将上下两片衔接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的是什么一类人?这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写景句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描写的是北国雪景。“雪”,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吟咏,请你写出两句含有“雪”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上阕描写、下阕议论,抒情 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 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既抒发了诗人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及人民大众的赞美也抒发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凌云壮志。
3 .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白雪覆盖下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特点,给人一种竞争的态势和向上的活力。
4描写雪的诗句 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既写了群鸦栖息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暗示作者生在异乡的孤寂、怅然的心境。
C.前两句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D.诗歌后两句,作者借举头望月这一动作,直接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