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造物者一一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上文是选自《春水》的一首小诗,这首诗把对 的歌颂、对 的
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其实,名著有时无须长篇大论,方寸之间,却意蕴丰富。《繁星》《春水》就是 (填作者)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 (填作家姓名)哲理小诗之长,以三言两语抒发内心
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母爱 童真 冰心 泰戈尔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 “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示例: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 “绝胜”意思是远远超过。运用对比,把早春与晚春的景象相比,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而
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宋国人为什么笑这耕者?
1.①兔子跑得很快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②兔子不可以重复得到,但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2.兔子触株而死是偶然的,这耕者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自然不可能再得到兔子了。所以被人嘲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找出诗中描写早春特有景象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诗句中的画面。
2.作者描绘“天街小雨”时说“润如酥”,请你体会其妙处。
1.草色遥看近却无。(画面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远远望去一片浅浅的鹅黄,走近细看,却稀疏得似乎什么也没有。
2.作者把小雨比作酥油滋润过似的,写出了小雨的细密以及给植物带来的润泽,作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的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__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迷蒙,冷寂。
2、真正不知__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下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体裁都属七言律诗。
B.两首诗都体现了雨中的情景。
C.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西湖美景,即钱塘湖美景。
D.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运用了对仗手法。《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同样手法的句子是
, 。
1、C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或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两首词的作者分别是 、 。
2下面对这两首词的比较,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词分别用班超、苏秦与陈亮的典故,表达了抗击外侵的雄心。
B.“尘暗旧貂裘”与“醉里挑灯看剑”都暗示了报国无门的无奈。
C.两首词都先回忆往事继而直抒胸臆,现实与理想形成鲜明的对比。
D.“身老沧洲”和“可怜白发生”都彰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愤。
1陆游 辛弃疾
2A
【甲】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上两首词曲,都表达了主人公 的情感。
2、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词曲都景中含情,蕴含了词人的愁绪。
B.两首词曲都借春景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感受。
C.两首词曲都先绘景后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D.两首词曲都描摹了凭栏远眺的主人公的形象。
1、怀人 思念爱人等
2、C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重”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做简要分析。
(1)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来表现雪重
(2)通过间接写雪的厚重,说明他彻夜难眠,表达了自己此时(谪居)内心孤寂、惆怅的情感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涣。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
7.“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de9bbdf72e035ce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