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生岩石颠,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翘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指出诗中“烟”的特点。
(2)描述颈联和尾联中作者情绪变化的过程。
(1)烟色如白云;流动起来虚无缥缈。
(2)作者打开门对眼前的景色既惊奇又欣喜,抬起头欣赏浩瀚的夜空,联想起自己还是
客居异乡的游子,心情失落。思乡之情愈浓,久久不能入眠。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全诗以 作比,形象表达了作者 感受。
②全诗生动形象,富于哲理,是“以理语成诗”的佳作,请你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①方塘、微妙难言的读书
②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甲)观沧海 (乙)望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两首是分别以 和 字总领全篇。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1、观望
2、B
水仙子•咏江南 【元】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艾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卷香风十里珠帘”是倒装句,其正常语序是_________
2.对本曲理解不正的一项是( )
A.全曲前七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并点明主旨。
B.抓住江南多水的特点,写出了美丽的水乡风光。
C.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江南美景。
D.“一、两、再三、十”等数词,表现了江南景色的雄奇阔大。
1. 十里香风卷珠帘
2D
阅读下句
【甲】酒酣胸胆尚开张,鬂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
【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丙】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以上作品都属于___ __(体裁)
2.下列对以上作品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都反映了作者的壮志未酬的悲愤。
B.都表现出作者对前途无望的悲观。
C.都以鬓发的渐白衬托内心的悲叹。
D.都应以深沉、悲壮的情感来朗读。
1.宋词
2. B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1.(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郊行
刘克庄
一雨饯①残热,欣然思杖藜。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②。
【注】①饯:送走。②问栖栖:忙碌劳顿。
1.游踪由“ ”始,到“ ”终,让人感受到诗人这次“郊行”的闲适愉悦之情
2.细细品读,调动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的景象
1野田 小溪
2.示例:漫步郊野,田垄之上,有沙鹳静静地站立在其间;一座庙宇周围,多有古树,枝桠间,有乌鸦啼叫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叙写了出使慰问边塞将士的经历,用笔极其简练,如 “ ”二字就交待了此次出行的目的,“ ”“ ”两词则见景设喻,用以自比,令人叹绝。
2. 诗人最擅绘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尤其富有“诗中有画”的特色,有人总结说它具有“构图的层次感”“色彩的丰富感”“线条的变化感”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任择一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问边 征蓬 归雁
2.以下答案列举,任择一点即可。如写三点,只择一点批改。
(1)构图的层次感:由高到低:天边落日到空中的烽烟(“炊烟”亦可)再到地上的河流;由远及近:近处的烽烟(炊烟)到远处的落日、大漠。
补充答案:若写到“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层次感;动静结合:漠静烟动,河流日落”等有一定合理性的分析,酌情按点给分。
(2)色彩的丰富感: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的夕阳光辉耀目(橘黄色),波澜不惊的河水泛着白光,一缕烽烟(炊烟)白色(黑色、灰色皆可),直上高空,色彩极丰富。 (3)线条的变化感:一望无际的大漠可视为横线(或波澜起伏的曲线),烟为纵线,长河为横线(或曲线—黄河的特征),圆的是落日。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C.诗中“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尾联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诗人孤独、思乡
2.D
送张四
(唐)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诗歌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句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作者的心情。
B.诗歌第二句寄情于物,写出水也被感动而感到悲伤。
C.诗歌第三句中“冷”字点出了张四寂寞与孤独的处境。
D.诗歌第四句中凄清的猿声起到了“悲上加悲”的效果。
1.(送别友人时)寂寞悲伤
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