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
丹阳送韦参军 【唐】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简析“秋”字在“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的表达效果。
2.请从内容情感和结构上体会第三句诗中“望”字的妙处
3.这是一首送别诗,“寒鸦飞尽水悠悠”意境深远,这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
2.“望”字传神地写出思念的神态以及绵绵的忧思;
由“望”自然地带出下文“寒鸦飞尽水悠悠”的景象。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品析最后两句诗。
1.陶渊明酒后真言,对自己隐居生活很满意,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宁静安祥的心态。
2.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阅读李煜的《虞美人①》一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③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虞美人:词牌名。本篇为词人降宋后囚居汴京时所作。②了:完结。③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这里借指帝王的豪华宫殿。
1.(1)词中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传达无限怅恨之叹的句子是:
, 。
(2)“春花秋月”为什么会使李煜发出“何时了”的感慨?请简要说说。
2.王国维评价末二句时说:“真可谓以血书者也。”你能说说这两句如此感人的原因吗?
1.(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也可)
(2)“春花秋月”比喻美好的事物。作为__之君,这些曾经美好的事物与现实形成对比,让他触景伤情,勾起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
2.这两句以实写虚,以水喻愁,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写出了__之痛的深广无边、无穷无尽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面小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①词的上阕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爱国豪情。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晏殊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晏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1.①倾城 ②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2.D
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选自《汪国真精选集》)
(1)朗诵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标两处,标在恰当位置)
什 么 也 改 变 不 了 我 对 生 活 的 热 爱
(2)调皮的张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画波浪线诗句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诵完这首诗后,马龙同学对最后两句深有感触:“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两句诗,你能帮他列举一则名人战胜挫折的事例,并加以印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指定羞涩胆小的婷婷同学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可她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写几句话,鼓励她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2)示例: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3)示例: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司马迁微笑着走向生活,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4)示例:婷婷同学,不敢在讲台上诵读是你人生的一道坎,成功跨过去,你会发现一片灿烂的天地,那里有你的自信,有你的荣耀。婷婷,用你最美的嗓音大胆去读吧,你失去的将是怯懦,收获的将是成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1.“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的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情态。
2.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或,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片中“狂”和“卷”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画线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典故,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狂”字是本诗的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下文的内容均为围绕“狂”字展开,出猎场面的壮观,作者不服老自比孙权的豪迈,希望重获重用为国效力的壮志等都是“狂”的具体表现。
2、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委以重任,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读下面小诗《星星和花》
一对可爱的姐妹,
大自然——母亲把她们养大。
天上的花叫星星,
地上的星星叫花。
彼此虽隔天涯,
却有着同样的色香。
星星的亮光,花儿的笑,
交映在中宵的良辰。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
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
看哪,一滴滴晶亮的白露,
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
1.带着感情默读全诗,分别用“/”和“·”直接在上文的最后一节标示出它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简要说明理由。
2.有人说,这首小诗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是它新奇的想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加以说明。
1. 不设统一答案。例: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看哪,/一滴滴晶亮的/白露,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理由:每句三次停顿,读来有节奏感,能体现诗歌的音乐美;把重音标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强调了星星消失,花儿承露的形态变化,渲染了诗中的悲剧美。
2.点拨:答出自己的观点,正确即可,不要求精彩。
阅读下面这首关于十二生肖的诗,完成第(1)—(2)题。
投鼠忌器存戒心,汗牛充栋学问深。
猛虎一吼山川震,狡兔三窟宜脱身。
青龙腾空主祥瑞,白蛇下凡觅知音。
万马驰骋芳草地,三羊开泰物候新。
金猴奋起千钧棒,雄鸡唱彻万户春。
义犬忠诚尽职守,肥猪满圈地生金。
十二生肖轮流转,天干地支定乾坤。
(1)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并用动物来记人的生年。
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你所属生肖的那一句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答:
(2)谐音是汉字独有的特点,由谐音而派生出来的“吉祥语言”,并由此创作出的“吉祥图案”可谓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下列含有生肖的“吉祥语言”和“吉祥图案”没有借用谐音的一项是
 |  |  |  |
A.诸事顺利 | B.龙凤呈祥 | C.马上封侯 | D.大吉大利 |
(2)诸事顺利借用的是“猪”、马上封侯借用的是“猴”、大吉大利借用的是“鸡”龙凤呈祥没有谐音借用。
(1)略 (2)B
阅读宋朝杨万里的《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②。
唤渠③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④,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②胛:肩胛骨。这里指肩膀。③渠:他,代词。
④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
(1)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笠是兜鍪蓑是甲”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尾联写得极富生活气息,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试加以赏析。
(3)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插秧时忙碌混乱的场景。
B.“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来雨势之猛,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C.本诗的颈联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
(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地奋斗拼搏。
(2)诗的尾联是农夫岔开呼唤送饭人的答话:“秧还没插完,没空吃早饭,你回去要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糟蹋庄稼。”这两句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爱惜劳动成果的农民形象)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