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1.小令;曲牌名;题目
2.马致远;元;戏曲;散曲;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秋思之祖
3.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4.A
5.B
6.D
阅读晏殊《浣溪沙》,回答下列问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谈谈你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理解。
②本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 这两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②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伤感。
诗歌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1)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
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看,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
2抒发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1.“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 惊坐起
2. 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气概。
2.表达了词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坚信终有一天会为国杀敌立功,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
(2)赏析:
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1)争、啄。(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忧国思家之情。
2. “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
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答出两点即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蕴涵着怎样的自然理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开阔,顺风前
进,白帆高高悬挂。
2. 暗含时光流逝,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而出的自然理趣。
一道小河
这是冰心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灵敏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
1、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感悟?
2、“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分别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3、作者“寓理于物”,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寄寓于河流,请你另选一物品(如:月亮、粉笔、仙人掌、路灯等)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 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
1、【答案】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
2、【答案】生活中的坦途 ;生活中的坎坷 。运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意思相近即可)
3、【答案】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雨 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1.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2.“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