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生、入

2.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__去又来。

【注释】①三江: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②将:行,流过。

1、最能体现本诗“诗眼”的一项是( )

A.溪水B.小舟C.交情D.__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着意叙事,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

B.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不为风浪所阻的期盼。

C.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交情”比作“山溪渡”,借自然界的“__”象征社会风浪。

D.诗人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__去又来”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C 

2A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雨过山村

(唐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①相唤浴蚕②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①“妇姑”:嫂嫂和妹妹。 ②“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请你描绘诗歌的一、二两句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闲”字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雨天里有一两家的鸡在叫,乡村的竹林里溪水潺潺,歪歪斜斜的木板桥横跨在小溪上。

2、“闲”字运用衬托,用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个个都很忙的情景,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忙碌之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 很多人认为“竹中窥落日”中的“窥”用得妙,请你说说妙在何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形象地写出了竹林繁密,突出环境的清幽。

2.表达了诗人愉悦、悠闲自在的心情。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1.小令;曲牌名;题目

2.马致远;元;戏曲;散曲;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秋思之祖

3.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4.A     

5.B    

6.D

阅读晏殊《浣溪沙》,回答下列问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谈谈你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理解。

②本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 这两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②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伤感。                                 

诗歌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1)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

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看,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

2抒发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1.“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 惊坐起

2. 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气概。

2.表达了词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坚信终有一天会为国杀敌立功,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2)赏析:

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1)争、啄。(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