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第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离别家乡时看到的美景。

B.由“日暖”“风香”“落梅”等词语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C.诗中描写的山,具有一种朦胧美。

D.“白鸥飞处带诗来”一句表现了诗人诗兴大发。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嗅觉。

B.从写景的手法来看,动静结合,富有生机。

C.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D.这首诗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1.A  

2.D    

阅读下面一首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 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 云生结海楼⑤。 仍怜故乡水⑥,万里送行舟。

注释:①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②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

③大荒:广阔的原野。④天镜:比喻明月。 ⑤海楼:即蜃楼,海上形成的一种幻景。

⑥故乡水:指长江,来自作者的家乡四川。

1.赏析颈联“月下飞天镜”句中“飞”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 “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生动形象。

2.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官宦。②南夷: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的地区,这里指永州。③榜: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船。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首联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之为幸,蕴含了自我解脱的情感。

B.中间两联描写了在永州的生活,充满了闲适的气息。

C.尾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悠然自得、乐在其中的形象。

D.诗中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渴望被重用的情感。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了永州的优美风光,诗人为独享这种风光而感到庆幸。

B.“永”字表明了作者对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充满厌倦。

C.颔联、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为读者勾画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图画。

D.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1、D  

2、A  

诗词赏析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生、入

2.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__去又来。

【注释】①三江: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②将:行,流过。

1、最能体现本诗“诗眼”的一项是( )

A.溪水B.小舟C.交情D.__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着意叙事,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

B.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不为风浪所阻的期盼。

C.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交情”比作“山溪渡”,借自然界的“__”象征社会风浪。

D.诗人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__去又来”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C 

2A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雨过山村

(唐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①相唤浴蚕②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①“妇姑”:嫂嫂和妹妹。 ②“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请你描绘诗歌的一、二两句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闲”字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雨天里有一两家的鸡在叫,乡村的竹林里溪水潺潺,歪歪斜斜的木板桥横跨在小溪上。

2、“闲”字运用衬托,用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个个都很忙的情景,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忙碌之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 很多人认为“竹中窥落日”中的“窥”用得妙,请你说说妙在何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形象地写出了竹林繁密,突出环境的清幽。

2.表达了诗人愉悦、悠闲自在的心情。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1.小令;曲牌名;题目

2.马致远;元;戏曲;散曲;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秋思之祖

3.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4.A     

5.B    

6.D

阅读晏殊《浣溪沙》,回答下列问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谈谈你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理解。

②本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 这两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②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伤感。                                 

诗歌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1)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

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看,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

2抒发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