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标题中的“之任”的意思是 。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3.试品析首联中的“望”字的妙处。
答:
4.颈联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加以赏析。
答:
1.去上任
2.不要、无须 豪迈旷达
3.(1)写诗人的想像,从长安能“望”见蜀川,可见路途并不遥远,以此劝友人不必伤感。
(2)使人感到意境开阔,气势雄伟,使全诗基调高昂。
4.感情: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豪放、乐观豁达的情怀,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哲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少年行(其一)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试展开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收复故土、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1. D
2C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1、“乐”或“乐哉”“忙”
2.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以怎样的哲理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枝繁叶茂,嫩绿,含苞待放,生机勃勃。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 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根据要求,概括这首诗四联的内容(不超过6个字)。
首联:回首坎坷经历;颔联: ;颈联: ;尾联:谢友赠诗酌酒。
(2)“诗言志,词言情”,这首诗的颔联借用了两个典故,这些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归来后的感慨 积极面对未来
(2)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暗示贬谪时间之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①
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②。
可怜汾上柳③,相见也依依④。
【注释】①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②宛似:好像。归:回到家里。③可怜:可爱。④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言简意长,语浅情深,首句“此地”,即题中的“平阳郡”,紧扣题目。
B.一、二句“曾居住”“今来”等词语表明是故地重游。
C.第三句“可怜”一词让人想象柳树的憔悴不堪的情态,表达作者的深切同情与惋惜。
D.第四句用“也依依”几个字,写重返旧地时难以割舍的情怀。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重游,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
B.第三句“可怜”一词直抒胸臆,传达出柳树的娇娜可爱。
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
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
1C
2D
暮春
翁格【清】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1、怨:抱怨(埋怨,怨恨)
2、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前一、二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略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描绘出一幅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象。起到了烘托气氛,突出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特点。 .
2.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