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请解释“亭亭”和“罹”的意思。

(2)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意何在。

(1)亭亭:高耸的样子。      罹:遭受

(2)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1.C

2 诗歌塑造了一位“约客”客人不至,无事可做,只能在摇曳灯下闲敲棋子。貌似闲逸,实则内心寂寞,心情烦躁不安的主人公形象。 

阅读下面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颂,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居易

2、示例一: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乐观的面向未来。

示例二: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示例三: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晚望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1)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

(1)以“斜阳”点明“晚”意,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条的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情态和杏花茂盛、浓艳、润泽的风姿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试理解诗的最后一句,分析作者借樵夫的生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1.白云堆,深林。

2.樵夫无意带花、挑蝶,蝶自相随,表现樵夫内心的欣喜和悠闲自得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樵夫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诗歌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 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 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3、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直被人称赞,请作简要赏析。

赏析:

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C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浣溪沙【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

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阕中,哪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烟(淡烟)、柳(疏柳)

2、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

阅读陆游的《幽居初夏》,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下列诗句与“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山头。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1)C

(2)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下鹭”);

③以声衬“幽”(“鸣蛙”)。

3)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

浣溪沙

[宋]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这从“ ”一词可以看出。

(2)这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1)初到此地    不识 

    (2)《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对物是人非的无奈以及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2015届贵州安顺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

(2)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1)龚自珍 

(3)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

(4)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