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1.柳在本诗中具有什么特殊得含义?
2.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试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
2柳树青青,让人伤心,许许多多的人就此折柳送别友人。
3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题目“游园不值”的意思是什么?
2.请结合诗意,具体分析园子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游园不值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关键要解释对“值”的意思)
2.从门前的青苔看,此人不大与世俗之人交往;从“柴扉”看,此人家境不富有;从院子里花草树木的长势喜人看,此人喜欢养花种草情趣高雅。综上所述,园子主人应是一个热爱生活情趣高雅之人,或者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安贫乐道的隐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1) 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二句中“倚”字的妙用。
(2) 三四句表达出作者的哪些情感?
(1)一个“倚”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微风相伴相亲,和春光融为一体的姿态,表现出作者对大好春光的陶醉、喜爱之情。
(2)问句作结,表现出作者对桃花之美的欣悦之情。江水东流,花开无主,又流露出诗人一丝无奈、寂寞、哀愁的心绪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既是美景,也是哲理,请加以赏析
1.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风虽顺,却很猛烈,一片白帆被风吹成弧形,小舟顺风而来。
2.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这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涵自然理趣。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请解释“亭亭”和“罹”的意思。
(2)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意何在。
(1)亭亭:高耸的样子。 罹:遭受
(2)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1.C
2 诗歌塑造了一位“约客”客人不至,无事可做,只能在摇曳灯下闲敲棋子。貌似闲逸,实则内心寂寞,心情烦躁不安的主人公形象。
阅读下面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颂,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居易
2、示例一: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乐观的面向未来。
示例二: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示例三: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晚望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1)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
(1)以“斜阳”点明“晚”意,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条的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情态和杏花茂盛、浓艳、润泽的风姿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
2.试理解诗的最后一句,分析作者借樵夫的生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1.白云堆,深林。
2.樵夫无意带花、挑蝶,蝶自相随,表现樵夫内心的欣喜和悠闲自得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樵夫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诗歌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 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 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3、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直被人称赞,请作简要赏析。
赏析:
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C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