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考试)阅读杜牧的《齐安郡晚秋》。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歌中最能表现晚秋景色的一句是:

(2)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这两句的妙处。

(1)柳岸风来影渐疏

(2)诗人看似游赏山水,闲适自得;但实际上,酒醒人散见雁来,诗人倍感孤独寂寞和在政治上受排挤的失落之情。

(3)运用对比(用典)(虚实结合)手法,将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场景,与如今只有蓑翁坐此独钓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孤独寂寞的身影,表达诗人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满怀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许河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唐诗

送李瑞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前四句中 这些意象透露出诗人离别的惆怅。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空”的表达效果。

1、故关 衰草 寒云 暮雪

2、 “空”字表现了诗人凄凉而又茫然的心境。

(2016届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阅读下列诗歌

蚕妇吟

(南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注】①玉人:美人,此处指歌女。

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1)“起视蚕稠怕叶稀”,一个“怕”字写出蚕妇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2)诗人将蚕妇和歌女放在一起写有何用意?

(1)怕桑叶稀了,蚕不能吃饱,不能很好地生长,反映出蚕妇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担忧、无奈。 (2)通过蚕妇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歌女通宵达旦为官人表演的对比,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 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

2. 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1.  A  

2.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2.请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在14小题中赏析的这句诗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在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姜太公遇周文王得重任   伊尹遇商汤得重任   或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2.此句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内心愤懑不平和他昂扬的斗志,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歌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颈联主要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最后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

2.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同情调,抒发了诗人

的胸怀。

1.深幽寂静   欢悦(宁静、空灵)    以动衬静 

2. 忘却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1. 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阅读下面一首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__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1. “凄凉地”;“弃置身”。(每空1分,共2分)

2.“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诗词鉴赏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 的美景。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1、A   2、D 

古诗鉴赏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1.柳在本诗中具有什么特殊得含义?

2.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试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

2柳树青青,让人伤心,许许多多的人就此折柳送别友人。

3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