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文字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释:令狐郎中:指令狐綯,宣宗大中二年拜考功郎中,后累官至宰相。
1、 对于书信,古代有很多称呼,文中哪个词是信的代称?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案】
1双鲤
2感念旧恩故交,感慨身世落寞。
3借景抒情,用典
(2016届通渭县榜罗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诗中的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纵酒销愁、飘零抑郁的诗人形象。“敏捷诗千首”与“怜才”一句说明了李白的才情。“佯狂”与“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有无限悲愤,外在的痛饮、狂放不羁不过是他内心痛苦的另样表现。“世人皆欲杀”、“飘零”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和生活上的艰难。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深的同情和牵挂,希望李白能在晚年回到四川,过上安稳的日子。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直抒胸臆,质朴自然的语言,看似平常,却最能表达深厚真切的情感。
(2016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考试)阅读杜牧的《齐安郡晚秋》。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歌中最能表现晚秋景色的一句是: 。
(2)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这两句的妙处。
(1)柳岸风来影渐疏
(2)诗人看似游赏山水,闲适自得;但实际上,酒醒人散见雁来,诗人倍感孤独寂寞和在政治上受排挤的失落之情。
(3)运用对比(用典)(虚实结合)手法,将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场景,与如今只有蓑翁坐此独钓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孤独寂寞的身影,表达诗人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满怀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许河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唐诗
送李瑞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前四句中 、 、 、 这些意象透露出诗人离别的惆怅。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空”的表达效果。
1、故关 衰草 寒云 暮雪
2、 “空”字表现了诗人凄凉而又茫然的心境。
(2016届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阅读下列诗歌
蚕妇吟
(南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①歌舞未曾归。
【注】①玉人:美人,此处指歌女。
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1)“起视蚕稠怕叶稀”,一个“怕”字写出蚕妇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2)诗人将蚕妇和歌女放在一起写有何用意?
(1)怕桑叶稀了,蚕不能吃饱,不能很好地生长,反映出蚕妇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担忧、无奈。 (2)通过蚕妇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歌女通宵达旦为官人表演的对比,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 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
2. 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
1. A
2.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 。
2.请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在14小题中赏析的这句诗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在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姜太公遇周文王得重任 伊尹遇商汤得重任 或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2.此句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内心愤懑不平和他昂扬的斗志,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歌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颈联主要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最后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
2.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同情调,抒发了诗人
的胸怀。
1.深幽寂静 欢悦(宁静、空灵) 以动衬静
2. 忘却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1. 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阅读下面一首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__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1. “凄凉地”;“弃置身”。(每空1分,共2分)
2.“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