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12月质量调研)阅读下面的小令
四块玉·别情
元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1断绝 断
2C
(2016届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古诗文阅读
【甲】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乙】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自表后主
诸葛亮
伏念①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②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③,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①伏念:俯伏而思念,表现臣子对君主的恭敬 ②屏黜:罢免 ③帛:丝织品,布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斟酌损益
(5)兴师北伐 (6)悉仰于官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臣 家 成 都 有 桑 八 百 株 薄 田 十 五 顷 子 孙 衣 食 自 有 余 饶。
3、下列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5、从《蜀相》首句中的“寻”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6、根据三则材料,说说你对甲诗中“老臣心”的理解。
1、 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顾:拜访 ④益:增加 ,兴办 ⑤北:向北⑥悉:全部,都
2、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3、 D
4、(1)(我)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之间闻名显达。
(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使家里有多余的布匹、外面有超出的财产,而(或以致)辜负了陛下的恩德。
5、 “寻”字,表明有目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来。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
6 、 ①这是一颗忠心耿耿,为国效力的老臣之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出师未捷身先死”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以知道。
②这是一颗清廉不谋私的老臣之心,从“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可以知道。
③这是一颗知恩图报的老臣之心,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以知道。
④无意于功名的老臣之心,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以看出。
(2016届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文字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释:令狐郎中:指令狐綯,宣宗大中二年拜考功郎中,后累官至宰相。
1、 对于书信,古代有很多称呼,文中哪个词是信的代称?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案】
1双鲤
2感念旧恩故交,感慨身世落寞。
3借景抒情,用典
(2016届通渭县榜罗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诗中的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纵酒销愁、飘零抑郁的诗人形象。“敏捷诗千首”与“怜才”一句说明了李白的才情。“佯狂”与“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有无限悲愤,外在的痛饮、狂放不羁不过是他内心痛苦的另样表现。“世人皆欲杀”、“飘零”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和生活上的艰难。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深的同情和牵挂,希望李白能在晚年回到四川,过上安稳的日子。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直抒胸臆,质朴自然的语言,看似平常,却最能表达深厚真切的情感。
(2016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考试)阅读杜牧的《齐安郡晚秋》。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歌中最能表现晚秋景色的一句是: 。
(2)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这两句的妙处。
(1)柳岸风来影渐疏
(2)诗人看似游赏山水,闲适自得;但实际上,酒醒人散见雁来,诗人倍感孤独寂寞和在政治上受排挤的失落之情。
(3)运用对比(用典)(虚实结合)手法,将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场景,与如今只有蓑翁坐此独钓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孤独寂寞的身影,表达诗人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满怀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许河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唐诗
送李瑞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前四句中 、 、 、 这些意象透露出诗人离别的惆怅。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空”的表达效果。
1、故关 衰草 寒云 暮雪
2、 “空”字表现了诗人凄凉而又茫然的心境。
(2016届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阅读下列诗歌
蚕妇吟
(南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①歌舞未曾归。
【注】①玉人:美人,此处指歌女。
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1)“起视蚕稠怕叶稀”,一个“怕”字写出蚕妇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2)诗人将蚕妇和歌女放在一起写有何用意?
(1)怕桑叶稀了,蚕不能吃饱,不能很好地生长,反映出蚕妇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担忧、无奈。 (2)通过蚕妇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歌女通宵达旦为官人表演的对比,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 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
2. 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
1. A
2.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 。
2.请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在14小题中赏析的这句诗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在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姜太公遇周文王得重任 伊尹遇商汤得重任 或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2.此句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内心愤懑不平和他昂扬的斗志,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歌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颈联主要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最后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
2.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同情调,抒发了诗人
的胸怀。
1.深幽寂静 欢悦(宁静、空灵) 以动衬静
2. 忘却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