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本诗诗眼是 (诗中寻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故园情,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浅层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古诗
钟山即事
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变法失败后王安石被迫辞官,晚年居住此山。
1.古诗很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即是诗人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试结合本诗诗意品味“弄”字的表达效果。(3分)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邪溪》中的名句。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你怎么看?试作简析。(3分)
1.“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2. 同意:我觉得王安石的看法有道理。“一鸟不鸣山更幽”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处境和心境集中表现了出来
不同意。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静寂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更显其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落寞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举目远望,我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 ⑵这首词表达了人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阅读《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 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师:此处指船夫。 ②临圻:近岸之地,此处指江东岸。
诗的第一句交代了送别的 和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2有人说,此诗的最后两句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相似的妙处,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比较他们在手法上的相同点。
_____
_____
1地点季节(时间), 对友人的不舍
2.这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我寄”一句将月亮拟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江南”一句将相思拟作人,送友人归去。两句诗都化无形为有形,将作者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事物,新颖别致。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人们常说“诗言志”,这首诗表现得最为明朗,全诗以“ ”字总领,借景抒情,“歌以咏志”,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使全诗充满了 的情调。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成功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法,请你选择一种写法,结合诗歌内容加以阐释。
1.依次:观、苍凉慷慨
2.示例一:诗中作者成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如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示例二:诗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描写海水和山岛,全是写实景,而描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则写的是虚景,相互映衬,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③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更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③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1.请简析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氛围?
2.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词的上阕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悲凉)的氛围。
2.运用了象征(或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人生态度
阅读唐诗《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
--的塞外风光。
2、请你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说说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的理解。
1、奇特壮美
2、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诗歌赏析。阅读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绝句,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后两句发_____________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千百年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1.兴感之由 感慨议论
2.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或: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①宜阳:县名,即唐代福昌县城,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②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而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1、首句的“草萋萋”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答:
2、请结合诗歌三、四两句,试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大地荒芜,杂草丛生,萧条冷落,荒凉凄清的景象。
2、春山路上,山花虽烂漫,鸟语也喧喧。但“花自落”,无人知晓,落得寂寞;“鸟空啼”,无人欣赏,啼得凄清。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更突出了山路之荒寂,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落寞惆怅之感。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运用想象,描绘“带月荷锄归”的景象。
2.诗人希望“愿无违”,联系他的境遇理解“愿”的内涵。
1.例: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光洒遍田野,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2.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像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希望保持心灵的纯净来享受自然田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