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 等景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
2 曲中的“断肠人”此时因何而“断肠”?
1.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写出4个即可) 悲凉、凄苦
2.因漂泊异乡,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亲人而“断肠”。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当年”二字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
1“当年”二字表现了词人深深的无奈、惆怅之情及对过去战斗生活的无限憧憬。
2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1)有学生在背诵《天净沙 秋思》这首元曲时提出疑问:“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并请你凝神观照,将自己化身为诗人,描绘诗歌意境。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释】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背景助读】诗人在眼前蝶飞的瞬间,即悟到花的落尽、春的逝去。
(1)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可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采用了反衬的手法。 或 此句起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作用,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可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进而突出表达思乡哀愁的主旨。 (2)池塘里满漾着的粼粼春波,池面上倒映着的晴朗天空,池周围缭绕着的嫩绿芳草,然而,你可不必为晴空的一碧如洗而欢欣,那是潇潇春雨过后的景象,这雨洗净了天空,可也带走了春色!我知道邻家的花朵给春雨摧折得零落满地,因此菜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就分外的多。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怎样理解 “黄鸡”一词?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1.本意是黄鸡报晓,这里指时光流逝。
2.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2)两小题。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_________”一词。
(2)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对诗歌第三、四句进行鉴赏。
(1)黄昏(傍晚) 醉
(2)比喻(虚实相间,由现实展开联想),形象描绘江面上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仙女们一齐穿上了淡红衣衫的奇景,表达诗人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 根据诗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到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 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 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 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飘泊的艰辛劳累。
2. 请分析“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诗中,诗人为什么而“愧”?
1、C
2、为自己作为人子,却远游在外,不仅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还让父母牵挂,担忧。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次”是什么意思 ?诗中哪几个词语与它在内容上相照应?
6. “潮平两岸阔“一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7.古诗词中的“雁“常常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下面诗句中的雁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几项完全不同的是哪一项?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D.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c275cfa4fc266d15.jpg]
7B
赏析这首元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元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作者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
B.、“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C.、“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D.、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
D
诗歌赏析,按要求回答问题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______________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明
2.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本诗诗眼是 (诗中寻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故园情,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