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欣赏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①了春蚕又插田。
注释:①才;同“采”,采摘。
1.诗中能体现乡村四月环境特点的词有哪些?
2.“闲人少”、“才了”和“又”等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1.绿遍、白满、如烟
2.关心农忙以及怜悯农民的情感。
阅读下面诗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前两句中的“聚”和“怒”妙在何处?
2.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聚”写出了潼关在层层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这两个字不仅写活了山水,而且衬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2.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阅读《红岩》,完成第(1)-(2)题。
(1)在白公馆,面对徐鹏飞给出的选择,成岗朗诵了《我的“自白书”》。结合诗歌内容,可以推断成岗朗诵时候的情绪是(2分)
A.恬淡闲适 B.慷慨激昂 C.寂寞伤感 D.轻松欢快
我的“白皮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__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2)请结合上面的诗歌或《红岩》的内容,说说你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
答:_________
(1)答案:B
(2)答案示例一: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成岗心中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劳苦大众的自由解放而献身。所以他面对死亡,发出了慷慨激昂的呐喊。
答案示例二:我们可以从“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几个句子及句尾的叹号看出,成岗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及慷慨赴死的决心。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描绘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展现的画面。
2.请简要赏析三、四句的表现手法。
1.清晨,露水降落,寒气袭人,我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感到丝丝的寒意;仰望天空,北斗星横斜着分外光明。
2.示例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或以动衬静)。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颔联中“深”字历来为人称道,写出你的理解。
答: 。
2结合具体词语谈谈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
1(1)颜色深或答幽深,(2)写出了禅院中花繁盛的样子,(3)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2.(1)“悦”使……欢悦;“空”使(人心)空明纯净。(2)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3)心境如止水万事皆空。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天山。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标一处)
②又 有 树 数 株 郁 郁 然。(标两处)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4.【甲】【乙】两段文字都通过什么表达方式来述说自己的见闻?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异同之处?
1.①交错相通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2.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3.①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4 .描写同: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异:甲文写的是虚构的理想图景,乙文写的是所见所闻的真事实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 等景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
2 曲中的“断肠人”此时因何而“断肠”?
1.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写出4个即可) 悲凉、凄苦
2.因漂泊异乡,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亲人而“断肠”。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当年”二字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
1“当年”二字表现了词人深深的无奈、惆怅之情及对过去战斗生活的无限憧憬。
2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