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感情强烈, 情景兼具,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 人烟稀少, 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 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 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 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D. 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D ( 全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 忧国思家的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1【答案】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答案】“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B

2. 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1、身上衣   口中食   

2、C  A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2.“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3.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c6cb67ef76707341.jpg]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 8~9 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 、 。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1江面绿、柳絮

2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状态即可。

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尤其是“ ”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11.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

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______)

[637c6fed73e2e994.jpg]

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9.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0a14ea13ea9d8bd8.jpg]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时值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

为兵家必争之地。

1.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2.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