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逸)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精骑集》序(节选)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善:认为……是对的。⑧勒:编辑。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送之 (2)援疑

(3)负此自放 (4)故虽有勤苦之

21.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2)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2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2)【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f9615294e16ee8b.jpg]

古诗文阅读


留卢秦卿

隋唐司空曙

知有前期①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②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①前期:约好再见面的日期。②无将:不要回绝。③石尤风:这里指阻挡行船的逆风。

1.《留卢秦卿》一诗体现“留”意的诗句是“,”,

《送灵澈上人》一诗体现“送”意的诗句是“”。

2.两首都是送别诗,但在表达情感上却各有特色,请简述之。

1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青山独归远

2示例一:前者明白如话,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表达离情。

示例二:前者情感直泻在笔端之上;后者情感寓于写景之中。

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⑴好在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于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⑵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阅读下列诗歌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胸襟和脱俗归隐的情怀。

阅读《破阵子》一词,回答6-7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 词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人虽赋闲在家仍眷恋沙场的情结?

7. 请说说文中画线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3b71ce84b8294da3.jpg]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1.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解析:抓住“嫌”和“穿”“作飞花”来把握修辞,分析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一)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 是近景。 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酒旆、夕阳、两三航

2.渔人晚归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品析“山翠拂人衣”一句中“拂”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落日西下,松风吹拂,漫步在回家的山间小道上,路边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挥发殆尽了。

2.运用拟人,将山林翠色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翠色轻拂着诗人的衣襟,仿佛对诗人眷恋不舍,衬托出诗人对华子岗美丽景色的喜爱和深深留恋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1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②赏析:

[d5a5dc398af2c96b.jpg]

阅读古诗文

【古诗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怎样的共同心理?(2分)

【古文阅读】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n):丰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时时而间进____ (2)故夙夜孜孜____

12.翻译下列语句。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

[f143fcd8c07e3cbb.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