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

B.“晚”字暗引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

C.“秋风思”与上文“五月”所写的季节相矛盾。

D.末句所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咏稚川山水的小诗,写得风光如画,感情充沛。

B.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远及近。

C.次句“汀沙云树晚苍苍”,是茅亭眺望所见的中景和远景。

D.这首题咏山水的诗之所以成为诗而非画,正在于三、四句融注了诗人独特的内心感觉,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

1.C  

2.B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
2.简要分析“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绕”字的妙处


3.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咏物言志诗
2.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赋予)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3.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花般飘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

1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闲人”结尾,请简要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aac2b8232801adf6.jpg]

11.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为人所称道,其中“直”和“圆”两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8182164ae9f9d8d.jpg]

阅读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一诗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注】①寒食:古代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②演漾:荡漾。涵:沉浸。白芷:一种香草。③凡:总共。

④蹴踘:同“蹴鞠”,古踢球之戏。⑤分日:指春分之日。上巳:夏历三月三日上巳节。

1.(1)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中的哪两句正体现了该特点:“ 。”

(2)颈联在首联、颔联写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新的意蕴,请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B.三、四两句写诗人看到落花与流水,因之伤感起来。

C.诗中写高超的蹴踘技巧,可以玩出花样,男孩们此时不免要炫耀其身手:“蹴踘屡过飞鸟

上”可见踢球之高;而女孩们则穿漂亮的衣服,于垂杨中荡起秋千,“秋千竞出垂杨里”,

有如飞仙一般,吸引了众多少年的目光。

D.“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说明当时上巳节已与寒食节、清明节合在一起。

(1)提示:前六句的任意连续两句均可。

(2)颈联在首联、颔联写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几笔不时飞上高空的秋千与皮球,使整幅画面更加充溢这清新灵动的青春活力。(1分)尤其是“过”“出”二字用得好,分别写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时的热烈气氛,使人感受到浓厚的早春气息和沉湎于游乐中的景象,透露出无限的羡慕之情。(2分)

2.  B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1、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不好,以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2分)

1【答案】C

2【答案】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

(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⑴设问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⑵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 三层意思。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

1.劳作的艰辛、作者的志趣。

2.D

3.“带月荷锄归”,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

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诗句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给人留下了长长的余味。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以梨花喻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D:大模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诗中的“圆”字和“直”字用得通真传神,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