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

5、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6、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8-19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19.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 B

19. 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所以,本诗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惜别和向往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5.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0c7526f178cbc274.jpg]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 “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构筑房舍;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高耸入云。 B:颔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1【答案】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 轻柔的春风 飘荡的小船等

2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古诗阅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 

2、表达了诗人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4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 这首诗颔联“雨昏”“花落”渲染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2. 诗人借鹧鸪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渲染凄迷幽远的意境、令人伤感的氛围;

2.抒发游子的乡愁旅思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写出了什么样的秋末之景?有什么作用?

答:

2.“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作者借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1)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2)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2.(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2)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或:抒发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