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8. “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9.“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8.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9.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古诗词鉴赏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19. 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8  D 

19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关键词。

2.辛弃疾说自己写这首词是“赋壮词”,请你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1.“秋”字渲染了一种肃杀和悲壮的气氛,点明了季节,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2.本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景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细”,所以说是“赋壮词”。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诗中“ ”与“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前两句诗中“翠”、“浪”、“斜”、“肥”、“噪”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选择其中两个字眼,加以具体分析。

1. 羡   醉

2.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浪”表现春色之浓。“斜”写

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噪”

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

【2016·海南省】

(二)古诗词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

9. 心远  悠然

10.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卷】

(二)、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1.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答:

【2016·云南省曲靖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10.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

9【答案】C

10【答案】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2016·湖南省娄底卷】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5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解析::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主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有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景物,通过“直”“圆”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16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解析:这是道理解古诗中心的题。古诗中心通常在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古诗中的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2016·湖南省衡阳卷】

(一)阅读《诉衷情》,完成7-8题。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诗中“觅封侯”用了 (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修辞手法。

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7.  参考答案:班超   排比

8.  参考答案:抒情(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2016·湖南省长沙卷】

(一)古诗文阅读

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__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__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0.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11.“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10.意象:暮霭、芦苇、田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11.“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