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小桥

元·彭炳

落花如雪马蹄香,几树黄鹂欲断肠。

行到小桥春影碧,一沟晴水浸垂杨。

1“落花如雪马蹄香”描写出落花怎样的特点?

答: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

1.洁白、芳香、繁多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别离的伤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融情于景,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

突出战乱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或答“表现出国都战乱之后的荒凉萧条”)。

2.国家残破(忧国)  。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生、入

2.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文中用 一词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2.这是一首咏物诗,请简要说明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碧玉  

2.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大自然生机无限、鬼斧神工的感叹,表达对春与大自然的喜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1.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2.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秋山(其二)

(宋)杨万里

乌桕①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②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③孤松掩醉容。

【注】①乌桕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秋季颜色由绿变红。《长物志》:“秋晚叶红可爱,较枫树耐久,茂林中有一两株,不减石径寒山也。”②铁皂:暗褐色 ③倩:请,央求。

历代以秋为题的诗大多悲愁感伤,与之相比,本诗新颖别致、充满谐趣。请赏析三、四两句。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枫树淘气顽皮狡黠聪明的特点,形象鲜活可爱、饶有谐趣,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诗人奇思妙想,枫树偷喝天酒醉红了脸颊,怕被乌桕老爷爷批评,躲在松树背后,请松树帮它掩饰醉相,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③衬托手法枫叶松树红绿相衬,色彩绚丽,给秋山赋予生机和活力,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阅读《九日寄子约》(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 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从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1.登高,望远,重阳   

2.“少年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8. “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9.“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8.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9.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古诗词鉴赏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19. 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8  D 

19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关键词。

2.辛弃疾说自己写这首词是“赋壮词”,请你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1.“秋”字渲染了一种肃杀和悲壮的气氛,点明了季节,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2.本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景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细”,所以说是“赋壮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