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淡白、深青、(柳絮飞、花满城)
2.“惆怅”。
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
2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1.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 备 森 严的 特 殊 背 景,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建功立业。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词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略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1)迥:远。(2)销:同“消”。
1. “迥临村路傍溪桥”一句中“临”的意思是
2. “白玉条”一词突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3.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挨着,靠近
2、洁白如玉,花开繁茂
3、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①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②远行人。
【注】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②著:通“着”。
1. “邯郸驿里逢冬至”一句中“逢”的意思是
2 诗中的三四句由“想得”一词引起,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其中 “远行人”指的是谁?“说著远行人”的又是谁?
3. “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1、遇到
2、运用了想象的手法。(答“虚写”也可。) “远行人”是诗人自己;“说着远行人”的是诗人的家人
3、蕴含了诗人的孤独凄苦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的情感。(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客发笤溪①
叶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诗开头两句是如何表现“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真(可不写)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突出客愁的绵长。
2.通过听、视两个情景表现心情: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恍悟确已到家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喜悦之情。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1)下列诗句与本诗描述的季节不同的一项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诗题为“初冬夜饮”,诗中却写到了梨花,对此你如何理解?
(3)全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2)诗人将雪比作梨花
(3)表现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秋海棠
袁枚①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②不得知。
【注】① 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的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②幽人,高洁的隐士。
(1)请根据诗歌一、二句,概括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至少三点)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1)花朵娇小,颜色红艳,姿态美丽,秋天开花。
(2)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清香喻指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也是自比,诗人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
1. “已讶衾枕冷”一句中“衾”的意思是
2 诗人是从哪几个方角度来描写这场夜雪的?请概括这场雪的特点
3. 从“夜深”和“时闻”两词你能感受到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境。
1、被子
2、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描写,突出表现雪重(大)。
3、说明诗人彻夜未眠,也暗露出诗人被贬的凄寒、孤苦之情。(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
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2.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为什么?
1、依恋(不舍、挽留)
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