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神奇秀丽、高峻挺拔

2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近即可)

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首句“君问归期”是妻在问,“未有期”是丈夫在答,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 B:“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而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C: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作者与妻子在“巴山夜雨时”相会,二人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充满了温暖与欢乐。 D:诗歌在章法上极讲究:空间上,此地——彼地——此地,往复对照;时间上,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

对《己亥杂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请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

“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不幸被贬的友人王昌龄的,是一首充满同情与关切的诗篇。 B:首句见情于景,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凄婉哀鸣的子规鸟入景。营造出笼罩全诗的飘零之伤、离别之苦。而次句则写王昌龄被贬的伤感与诗人的痛惜之情。 C:后两句是直抒胸臆。诗人与友人关山重隔,无以相从,只有将自己的怀念之情寄托于一轮明月,交付那位不幸的迁谪之人。 D:诗人通过奇妙的想象,将本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此意境使整首诗获得了深厚而隽永的情感魅力。

阅读下面诗歌答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答:______________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

①倦梳头,泪先流;②又多又重。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特点的是第 联。这一联营造了 的意境。

2.诗中的颔联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三   营造了雄奇壮观(或“空旷”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

2。诗句中透露出孤独、思乡(或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前行。

2.抒发了天涯游子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D 

2、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和对西湖的热爱赞美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破山河在 国:______________(2)欲不胜簪 浑:_______________

2、自选角度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1)国都   (2)简直      

2、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