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014,营口)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诗中“刺”一字千钧,请分析它的妙处。

2.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寓意,请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1.形象地勾勒出小松满头松针又直又硬努力向上冲刺生长的外形特点突出了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及勇敢战斗的精神。

2.作者通过刻画小松成长的特点表达了对出身微寒的人在成才过程中体现出的自信、坚强、勇敢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对那些目光短浅、不识人才、不关心人才的人发出深深的慨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2.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神奇秀丽、高峻挺拔

2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近即可)

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首句“君问归期”是妻在问,“未有期”是丈夫在答,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 B:“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而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C: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作者与妻子在“巴山夜雨时”相会,二人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充满了温暖与欢乐。 D:诗歌在章法上极讲究:空间上,此地——彼地——此地,往复对照;时间上,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

对《己亥杂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请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

“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不幸被贬的友人王昌龄的,是一首充满同情与关切的诗篇。 B:首句见情于景,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凄婉哀鸣的子规鸟入景。营造出笼罩全诗的飘零之伤、离别之苦。而次句则写王昌龄被贬的伤感与诗人的痛惜之情。 C:后两句是直抒胸臆。诗人与友人关山重隔,无以相从,只有将自己的怀念之情寄托于一轮明月,交付那位不幸的迁谪之人。 D:诗人通过奇妙的想象,将本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此意境使整首诗获得了深厚而隽永的情感魅力。

阅读下面诗歌答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答:______________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

①倦梳头,泪先流;②又多又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