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苏轼的《浣溪沙》一首词,完成两题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释】①旋:临时赶忙、急就。②使君:苏轼自指。③茜:指茜草,可作红色染料。④收麦社:麦收时节的祭祀活动。⑤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1). 请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 “旋抹红妆”可知出场的是花枝招展的少女,而且不难窥知姑娘们是怀着高兴的心情外出的,这是用外在形象显示内在心灵。

B. “棘篱门”,用树条黍秸等编织的篱笆门,这显示了典型的古代农村环境。

C. 结句是一个特写,黄昏时分,有个老头儿醉倒在道边。这与前两句形成忙与闲,众与寡,远景与特写的对比。

D. 这首词所描写的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使君” 是个主要角色。

 (1)D    .

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百姓的淳朴和热情,欢欣和喜悦,以及诗人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诗词鉴赏,选出对这首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注】 ①此词为李煜绝命词第二首。作于南唐新亡、后主赐第囚居之时。②庭芜:庭院里的草。③尊罍(léi):一种酒器。④难任:难以承受。

A:词的前两句写出春回庭院、杂草复绿、柳叶新生的春景。 B:词的下片描写了词人宅院笙歌不断、众人饮酒作乐的场景,这样的生活让他沉醉。 C:词中用“烛明香暗”衬托“画堂深”,映射词人的寂寞无法排解,与上片的“凭阑半日独无言”相呼应。 D:词的结句萧飒憔悴之极,自摹白发穷愁之态,尤令人悲痛,是全词的点题之句。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②。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③。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④,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偶:通“遇”。③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④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 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亢奋激越,但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1)、C;(烟不是炊烟)。

(2)、D、(不是亢奋激越)。

选出下列对诗歌朱熹的《偶题》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A:“幅巾”,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白 莲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赏析“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两句话。

2.从全诗来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赋予白莲什么内涵?

1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与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进行比较,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淤泥而不染,书写白莲内心的忧恨之情。

2 托物言志(托物寄兴),这首诗通过描写白莲花的冰清玉洁及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__的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被埋没。表现了诗人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1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1. “倾城

2.

(2014,安徽)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跌 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1)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2)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开头的四句诗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线上补写出两句。

(3)莉莉朗读后兴奋地说:“特别喜欢最后三句。如果跌倒,我会大笑着站起来,这就是我的‘最美丽的姿势’!”请写一写,你会以一种怎样“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4)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他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先写几句话,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

(1)才 有 了 / 滋 润 大 地 的 雨 水

(2)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开头的四句诗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线上补写出两句。

(3)示例:我也会以一种“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这个“最美丽的姿势”它带着自信,带着迎难而上、不怕困难、越挫越勇的精神。

(4)示例:文文,不敢在讲台上诵读是你人生的一道坎,成功跨过去,你会发现一片灿烂的天地,那里有你的自信,有你的荣耀。文文,用你“最美丽的姿势”、最美的嗓音大胆去读吧,你失去的将是怯懦,收获的将是成功!(要有称呼,要结合本诗,要有鼓励性话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014,营口)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诗中“刺”一字千钧,请分析它的妙处。

2.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寓意,请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1.形象地勾勒出小松满头松针又直又硬努力向上冲刺生长的外形特点突出了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及勇敢战斗的精神。

2.作者通过刻画小松成长的特点表达了对出身微寒的人在成才过程中体现出的自信、坚强、勇敢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对那些目光短浅、不识人才、不关心人才的人发出深深的慨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2.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