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__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__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0.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11.“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0.意象:暮霭、芦苇、田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11.“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湖南省常德市】(一)阅读下而的康诗,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前朝”在这里是指 。
18.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答案】17.赤壁之战时期。
18.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 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湖北省孝感市】(一)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9.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答案】8.诗人(自己)
9.示例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斑象的平旷雄奇。示例二:“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
【湖北省襄阳市】(一)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的 感情。尤其是“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11.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答案】10.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行不足。
11.示例1:“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示例2:“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①~②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②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行联接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②B
【湖北省仙桃市】古诗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⑴本诗中的一个“ ”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⑵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答案】11.⑴入
⑵示例:
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湖北省随州市】(一)阅读下面的古诗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2.“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3.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12.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意近即可)
13.答案一: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答案二:不同,《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髙的生活与审美追求。
【湖北省十堰市】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4.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23.D(A“豚”指猪肉;B“丰收后”错,应为春天“祈福”;C“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
24.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湖北省荆门市】14.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答案】14.①“闻笛赋” 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②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湖北省黄石市】(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14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时值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
13.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1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3.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14.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