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二、(一)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

A.《蒹葭》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1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1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1. C

12.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

13.示例:唁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共2分

【青海省西宁市】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⑴好在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于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⑵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江西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浣溪沙

张孝祥(宋)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答案】6.A

7.C

【江苏省镇江市】(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

夜归丁卯桥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7.“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8.“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6.庭院  紫蒲

7 .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8.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悦;④想归隐;⑤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江苏省扬州市】(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9.⑴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⑵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⑴ 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

⑵ “一枝一叶总关情”表面描写的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实际上谢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 紧紧联系在一起。本诗寄寓了作者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

【江苏省盐城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⑴星河:银河。⑵谩有,空有。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8.⑴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⑵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⑴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⑵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江苏省徐州市】(二)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答案】C

【江苏省无锡市】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⑴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⑵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⑴ “西望长安不见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皇帝所在的皇宫,说对自己这个贬谪之人来说,长安已在迢迢万里之外,是那么遥远。望而不见,心情一定是惆怅凄凉的,表达了作者难以忘怀国家大事,对朝廷、对帝都充满了眷恋之情。

⑵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写作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这里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所以作者便仿佛看到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色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吻合此刻的心情,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江苏省泰州市】(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登楼

韦应物①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②,秋山红树③多。

【注】①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②守,担七任太守。③红树,只是满树红叶。

7.⑴“坐厌淮南守”一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山中》一诗中也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

⑵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流岁暗蹉跎”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

⑶下列诗句,借叶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 )

A.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

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答案】 ⑴万里念将归  ⑵“流岁暗蹉跎”指时光白白流逝,诗人登楼远眺,感慨时光虚度,为下文抒发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的情怀作铺垫。  ⑶B

【江苏省南通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机:心意,心愿。③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6.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 的心绪。

7.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⑴联还是第⑵联所描写的鹤形象相似?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

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⑵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答案】6.不被重用的失意不平,追求高尚人格和高雅志趣

7.与第⑵联鹤的形象相似。“闲想鹤仪形”中的“鹤仪形”指君子的仪形,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尾联“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做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表明不失为君子风度。白居易笔下的“池鹤”也是这样一个坚守君子风度的形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