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古诗鉴赏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⑴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⑴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声⑵寂寞
【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
A.无可奈何花落去B.风住尘香花已尽C.簌簌衣中落枣花
【答案】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 C
【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答案】6.身上衣 口中食
7.C
【陕西省】(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2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答案】21.草、木、花、鸟。
22.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山东省潍坊市】(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2.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3.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
13.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
【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
【山东省临沂市】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0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⑴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⑴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⑵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山东省济南市】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⑴ 、树阴满地、 ⑵ 、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 ⑶ 的心情。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答案】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山东省东营市】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答案】8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9.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颖别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别”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
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渠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
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JL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语言一:用词“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或用“系”字,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语言二:运用修辞。用“摩挲”“汝”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别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或“镜天飞雪”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
【山东省德州市】二、(一)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
A.《蒹葭》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1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1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1. C
12.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
13.示例:唁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