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1)有人说该诗开篇一句突兀不凡,妙笔绘柳,请简要分析。
答:
(2)该诗后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请说明诗人之“意”是什么?
答:
(1)柳枝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却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诗人着一“惹”字,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垂柳写活了,可谓出神入化之笔。
(2)后两句,诗人由婀娜轻盈的垂柳而想到“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批判了当时官场的昏聩,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隐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1)枝叶繁茂,新叶翠嫩;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1)[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答案的空格处。
(2)请根据[甲诗]“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
(3)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月照平沙夏夜霜”所描绘的景象。
(1)夕茫茫→灯火万家?→月照平沙
(2)是月光照在沙滩上明白(银白)如霜的意思。
(3)略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①。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②。
【注释】①白璧招:用“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的事,说明项判官为官廉洁,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②鸡翘:是做官的人乘坐的鸾旗车的别称。
(1)分析该诗的首联,请说明诗人送别的季节、地点和时间。
答:
(2)诗的颔联命意造景,别开生面,请对此简要分析。
答:
(3)该诗后四句抒情,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
答:
(1)“断芦”、“落枫”点明是深秋季节,“洲渚”、“渡口”点明是江畔渡口,“午潮”显示送别时间是过午以后。
(2)用“泥滑滑”摹写山鸟的叫声,用“马萧萧”摹写马儿的嘶鸣。写山鸟用一“自”字,写马鸣著以“行人相对”,叠词对仗,意境深邃,较好地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3)最后一联是诗人的临别赠言。这两句是希望项判官努力加餐饭,保重身体,将来一定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写出《醉翁亭记》中描绘春天景色的句子。
(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2)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野芳发而幽香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字?请简述理由。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字。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2)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解】竹枝词:巴渝(今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
(1)从诗中称对方为“ ”看出,这首诗是以一位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2)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3)请用上比喻的修辞描绘“杨柳青青江水平”,的景象。
(1)郎。
(2)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3) 示例:一场太阳雨后,两岸如丝带的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当时的情景。
(1)“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思念)。
(2)评分要点:注意要素,使用描述性语言写出细节,酌情给分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曾经繁盛一时。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一二句的景象。
2.诗的后两句,看似与前两句不协调,却深得后人赞许。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3.这是一首七言 ,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 诗人
1.示例:曾诗酒风流的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极目望去,萧条冷落之中,远远近近只横陈着两三户人家。
2.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开的春花反衬梁园的萧条。这样写,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沉痛心情。
3.绝句 边塞
夜 望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2.一句“落”在炼字上颇有妙处,试做简要分析。
1.答案: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创设了一种万籁俱寂的情景,衬托了自己孤寂的心境,为下文写“秋思”作了铺垫。
2.答案结尾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