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__用兵真如神。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准确生动,请加以品析。
(1)敌人弃甲丢烟枪。
(2)雪山低头迎远客。
3.上述两首诗中,哪些诗句直接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
1环境描写。渲染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遭遇的自然环境与生存环境的恶劣,突出了红军的壮举,表现出他们高尚的革命情操。
2(1)“弃”“丢”写出了敌人的狼狈不堪,与前文中“压”所表现出的来势汹汹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迎”把雪山拟人化,作用是以雪山低头迎红军,来反衬出红军长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3战士双脚走天下。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1.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
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安贫乐道、诚恳、热情的山人(或隐者)。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诚恳而又热情。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金陵三迁有感①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答案(1)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2)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1)有人说该诗开篇一句突兀不凡,妙笔绘柳,请简要分析。
答:
(2)该诗后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请说明诗人之“意”是什么?
答:
(1)柳枝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却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诗人着一“惹”字,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垂柳写活了,可谓出神入化之笔。
(2)后两句,诗人由婀娜轻盈的垂柳而想到“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批判了当时官场的昏聩,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隐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1)枝叶繁茂,新叶翠嫩;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1)[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答案的空格处。
(2)请根据[甲诗]“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
(3)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月照平沙夏夜霜”所描绘的景象。
(1)夕茫茫→灯火万家?→月照平沙
(2)是月光照在沙滩上明白(银白)如霜的意思。
(3)略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①。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②。
【注释】①白璧招:用“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的事,说明项判官为官廉洁,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②鸡翘:是做官的人乘坐的鸾旗车的别称。
(1)分析该诗的首联,请说明诗人送别的季节、地点和时间。
答:
(2)诗的颔联命意造景,别开生面,请对此简要分析。
答:
(3)该诗后四句抒情,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
答:
(1)“断芦”、“落枫”点明是深秋季节,“洲渚”、“渡口”点明是江畔渡口,“午潮”显示送别时间是过午以后。
(2)用“泥滑滑”摹写山鸟的叫声,用“马萧萧”摹写马儿的嘶鸣。写山鸟用一“自”字,写马鸣著以“行人相对”,叠词对仗,意境深邃,较好地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3)最后一联是诗人的临别赠言。这两句是希望项判官努力加餐饭,保重身体,将来一定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写出《醉翁亭记》中描绘春天景色的句子。
(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2)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野芳发而幽香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字?请简述理由。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字。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2)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