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①寒山: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刻写在山石竹木之上。②杳杳:形容山路深暗幽远。③落落:形容涧边寂寞冷落。④啾啾:形容鸟儿凄厉的叫声。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写天台山寒岩一带的自然风景,通篇以“寒”字贯穿,浸透了寒意。

B.、诗的首联写“寒山”“冷涧”,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C.、诗的第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寒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

D.、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热情如火的心境。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二联以动衬静,即以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幽静冷寂。

B.、“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悠远的时间感;“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

C.、诗的最后两句与唐代诗人太上隐者《答人》的“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淡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D.、全诗运用以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的表现手法,同时大量使用叠字,使诗篇富于一种特殊的音乐美。

1D

2B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描绘了一幅开阔辽远而富有生机的秋景图。

2. 表达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写出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赏析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杨花和子规(2)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一个自己的知心人,希望它带着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直到朋友远谪的偏远之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阅读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苏轼官居杭州,酒后在望湖楼偶遇一场大雨,于是写下此诗。

(1)诗人捕捉住湖上哪些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写出了暴雨的什么特点?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的妙处。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出暴雨来去迅疾的特点。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水比喻成跳动的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势之大,烘托出作者观雨时的喜悦之情。

(3)这首诗表融情于景,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阅读崔道融《溪居即事 》

溪居①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②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③。

【注】①溪居:溪边村舍。②疑:以为。③却关:打开门闩。

(1)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勾勒出了怎样的村居生活?

(2)“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中“疑”“急”极富表现力,请简单赏析。

(3)说说整首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1)不知谁家的船没有系好,随风吹到“钓鱼湾”;表现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生活     

(2)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3)诗人通过描写宁静、优美、充满乡村生活气息的景色,抒发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1. 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2.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

示例二: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赏析西面的诗歌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歌最讲究炼字,《春望》中首联中一个“深”字用得极好,表面上写的是 ,设计上是写

2、《绝句》的一、二句写景,写了江鸟山花四种景物,其中一个 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

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春望》标题中的“望”字有几层意思?

4、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草木长得繁茂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2.欲

3.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4.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移情于物),《绝句》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春望》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花因国家战乱而落泪,鸟因人间离别而惊心。表达诗人内心的伤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给人凄凉之感,请从修辞情感方面分析。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1.比喻,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表达作者对国家及自己的命运的担忧。

2. 表达作者英勇无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 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