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A】 “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事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
【B】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具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1、D
2、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
2. 这首诗画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3.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B.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 “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1.龚自珍
2.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3. D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
。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
1、裂,折
2、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
——--————————————————————————————--
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拟人。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
2.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
1.尽:用完,没有;思念家乡的泪水已经在客乡流完;一个“尽”字道出了作者离家之远,飘零之久。
2.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春 草 [宋]刘 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答:
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
2.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只答感情即可,手法作评讲时用。)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到达、登上 )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荡漾的样子 )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运行 )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到达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历史上的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B. 《观沧海》是曹操征乌桓时所作,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C. 诗人用饱蘸浪漫主义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D. 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细腻委婉。
3、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在视觉上突出近处的景物,有动,有静,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是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4.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1 D
2 D
3 B
4 D
古诗文阅读。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阅读雷震(宋)的《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寒漪:水上波纹。 ③腔:曲调。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C
(2)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3)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