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田家(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______________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明

2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1.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2. D

湖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

1.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所展现的画面。

2. 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1.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2.愉快(高兴、愉悦等)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字点明了时间?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1.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1.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示例二: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象(“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的“杳”在诗中的意思是:

2、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 ”一词相照应,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

3、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1、远而不见踪影

2、月寒   凄凉

3、“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意思对即可。)   

选出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此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引出对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全景描写。 B:诗文前八句实写了大海的远景轮廓,有动有静,神奇壮观。 C: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则以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神奇想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D: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却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显得陈雄健美,气象壮阔。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2.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3.下列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1由远望到近望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B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的作者是

2.诗中第三联以 喻游子之心,以 喻故人之情。

3.诗人在尾联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

1李白

2浮云    落日

3离别情绪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3、这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各举一例并分析其效果。

1、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2、答: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3、第一首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第二首将白梅长在冰雪林中与桃李“混芳尘”对比,突出白梅的素雅高洁,表现了诗人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

B.、“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

C.、“犹”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

D.、“不信”写了东风唤不回来,不想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前两句写景。

B.、本诗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C.、本诗的后两句抒情。

D.、本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相同,带有比较消极的意义.。

1.D

2.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