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①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陆 游(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②,五千仞岳③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④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注释】①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③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④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⑤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请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1.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__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意思相近即可)

天净沙 秋恩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上面这首散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出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幢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缀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晴;直抒胸臆。

B  

渡桑干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客舍”“十霜”在诗中分别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要渡过桑干河远行塞上,那么诗人真正的故乡是在哪里?

(3)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旅居 、十年

(2)咸阳

(3)表现了诗人想回故乡又难回故乡的无奈之情

古诗鉴赏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诗中“红树青山”、“绿无涯”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点?

(2)诗中描写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的尽兴游春的情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1)生机盎然、色彩绚烂   

(2)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逝去的留恋。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困什么而“愧”?

1C。

2“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 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这首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事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将离别思聚,希望与家人团聚、对月怀人大情怀表现的委婉动人

阅读辛弃疾的《pú sà 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分两路南侵,其中一路追隆裕太后,直至江西赣州造口,民众深受金兵之害。47年后,任职赣州的辛弃疾有感于此,在造口墙上写了这首词。②行人:指因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

(1)下列诗句与词中“中间多少行人泪”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现实的一项是

A.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山深闻鹧鸪”和“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两句中“深”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1)C(都反映了南宋时期战争带给社会、百姓的深重灾难。)             

(2) “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沦丧的痛惜,以及渴望收复中原但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愤。

(3)“山深闻鹧鸪”中“深”字渲染了沉郁凄迷的氛围,抒发诗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城春草木深”中“深”字写出经历安史之乱的长安城杂草丛生的荒芜,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2.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 ”,“插田”照应上面的“ ”,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 气氛。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示例:细雨密密地下个不停,天地间,如烟雾般迷蒙,淡淡的;又仿佛悬挂着一道薄纱,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自然。此时,传来几声杜鹃鸟的啼叫声,更添些许闲适安详。

2“蚕桑”照应上面“绿遍山原”,“插田”照应上面的“白满川”,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3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阅读《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 _ ________。

2.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秋(思绪)B.枯藤老树鸦(黄昏)

C.古道西风瘦马(西边吹来的风)D.断肠人在天涯(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

5.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词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2. 断肠人在天涯。

3.D 

4.C

5略

阅读王勃的《山中》一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此诗为王勃客居巴蜀时所作。②高风:秋风。③况属:何况是。

(1) 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山亭夏日》高骈)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杜牧)

C.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韩愈)

D.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雪梅》 卢梅坡)

(2)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三、四两句画面的特点。

(3)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

A.恬淡超脱B.壮志难酬C.忧国忧民D.旅思乡愁

 (1) B   (2)凄凉萧索 (3)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