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闲游
刘将孙(宋)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三句紧扣题目,描写了作者看到的美妙景色。
B.“水际轻烟”指水边上炊烟袅袅升起,点明了时间。
C.下片前三句以反问语气问西湖,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D.最后两句将诗人相见西湖又无法见西湖的矛盾心情十分含蓄的表露了出来。
2.下面对次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描写景物时是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B.“西湖岂忆相思苦”一句既运用了反问又用了拟人的手法。
C.“血染红笺,泪题锦句”是直接抒情;“西湖岂忆相思苦”是间接抒情。
D.这首词风格由清新转为沉闷,语言含蓄,令人回味。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0 23:18:30
免费下载:《2016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Word试卷
踏莎行 闲游
刘将孙(宋)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三句紧扣题目,描写了作者看到的美妙景色。
B.“水际轻烟”指水边上炊烟袅袅升起,点明了时间。
C.下片前三句以反问语气问西湖,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D.最后两句将诗人相见西湖又无法见西湖的矛盾心情十分含蓄的表露了出来。
2.下面对次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描写景物时是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B.“西湖岂忆相思苦”一句既运用了反问又用了拟人的手法。
C.“血染红笺,泪题锦句”是直接抒情;“西湖岂忆相思苦”是间接抒情。
D.这首词风格由清新转为沉闷,语言含蓄,令人回味。
本题关键词:水莎草,雨水边沟,莎草,莎草根,稀莶草,异型莎草,垂直荷载,垂直载荷,垂盆草,忽布筋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