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色。

(2)诗中第三、四句仅是写景吗?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在无垠的沙漠上,升起一束笔直的“狼烟”,远方的黄河上空一轮圆圆的夕阳仿佛要落入河中。

(2)作者以“征蓬”和“归雁”自比,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表达了孤苦飘零,忧愤抑郁之情。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 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
2.“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胜。

2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1.拟人

2.思念,同情,担优,衰愁等。

3. B

《天上的街市》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给下面诗句标出停顿和重音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的“朵”字用得怎样?

3《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与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区别?诗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1、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2、“朵”字用得妙极了,用此量词修饰流量,增加了流星灿烂的光芒,给人以美感,越发觉得天上街市神奇美妙。

3、《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织女是自由的,幸福的。诗人这样改编,让它与__现实构成鲜明对比,更深切表达了诗人憎恶__现实,追求光明幸福的制热感情。

读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① 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②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1、① 异  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淮上与友人别(郑 谷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从诗句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各是什么?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

1春天  扬子江头

2扬子江头杨柳花絮、风笛暮霭(能写出其中一种即可)等一系列景物,表

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晚望

徐侨

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

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

【注释】①徐侨(1160-1237),字崇甫,婺州义乌靖安里龙陂(今佛堂镇)人。

②陂:bēi,池塘。

1.以下不是属于诗人“望”见的景物是( )

A.满塘的绿水 B.无际的青苗C.弥漫的山烟 D.悠扬的牧歌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田园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B.“闲”字不仅描绘出池塘绿水的动态美,更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C.最后两句诗写了声音,嘈杂的声音衬托出这一带的热闹。

D.诗人通过晚归樵夫的放歌来衬托暮烟弥漫的山间空旷而宁静,表现了诗人恬淡闲心境。

1、D

2、C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此诗为作者被贬岭南时,途经大瘐岭,在大庾岭馆驿所作。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由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B.颔联可以发现诗人被贬之地非常荒凉,而且归乡之日遥遥有期。

C.颈联以景衬情,寂静、荒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

D.尾联写诗人站在大庾岭上回望北方家乡,还能看到故乡山岭上的梅花来寄托离别的不舍和思乡之情。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将“大雁至此回”和“我行殊未已”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被贬之地的荒凉和诗人内心的悲苦。

B.全诗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C.全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这对全诗情感的表达有着一定的损害。

D.整首诗通过描写见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饱含的被贬痛苦以及思念家乡的忧伤。

1、D 

2、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文学常识:本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_ (人名)。

2. 名句赏析:请谈一谈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解!

我的理解:

1答案示例:王勃

2答案参考: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为送别,但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链接:)诗词赏析考查内容(20首)为常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考查要点一般为:① 文学常识 ② 朗读节奏 ③ 词语含义 ④ 名句赏析 ⑤ 主旨理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