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品味画线的诗句,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任选角度,赏析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聚”:使静态事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相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一个“怒”字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2.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深刻地说明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使人们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你谈谈对千古传诵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的理解。

2. 古人作诗填词讲究炼字。“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独”字用得好,试作简要分析。

1.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槽,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2独字与“一曲新词酒一杯”相呼应,首尾呼应,强调孤独寂寞之情!“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

2.“扬子江”“杨柳春”“杨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

1.扬子江边的渡口,杨柳依依,柳絮点点。离亭宴别之时,晚风吹来凄凉的笛声,两位友人黯然相对。景中寄寓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2有回环往复的效果,音节和谐、富有音韵之美。读后既让人感到作者情感的真挚,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律诗的开头两句从写作方法上讲,叫“起”,后面两句(即第三、四句)叫“承”。那么

本诗中的颔联“承”上文哪两个字?写了什么内容?

2. 律诗的第五、六句叫“转”,这里是从写景转而写人事,即写朋友相聚饮酒的情形。饮酒

时的气氛怎么样?试根据诗来想象一下。

1.颔联“承”上文的“田家”,写田家四周的风景。

2.酒桌摆在廊子里,打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老朋友一边喝酒一边说农事,十分愉悦。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 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1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B 

除 夜① 作 髙适(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②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客心:离家在外的人的心情。此处指作者自己。

1.请写出首句中“寒”字的妙处?

2.三、四句包含着游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寒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愁苦

2思念亲人,归期遥遥的无奈、痛苦之情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8.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 的特点?

9.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1 繁茂,生机盎然

2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小桥 彭炳

落花如雪马蹄香,几树黄鹂欲断肠。

行到小桥春影碧,一沟晴水浸垂杨。

1.“落花如雪马蹄香”描写出落花怎样的特点?

答: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1洁白、芳香、繁多

2别离的伤感。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对这首诗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此诗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此诗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1.D    

2.B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释】①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②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词人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

B.词的上片一、二句写词人步入春山小径漫游,春路经雨,春雨催花,花添春色。

C.词的下片一、二句,词人欣赏的视线转向天空,侧重描写白云的动态。

D.词的最后两句写词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抒发了词人恬淡喜悦之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一、二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新意顿出。

B. “花动一山春色”中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写出了春雨的播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烂漫,生机勃勃。

C. 上片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D. 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1.D

2 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