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住。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的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颔联,颈联重在叙事,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意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1. B
2. C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
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A.思乡 B. 热爱自然 C. 忧伤 D. 报国
1、B
2、C
对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首句中“地白”指月光如霜,铺满庭院,让人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第二句中“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花,也暗指月宫中的月桂树,从而暗点了诗人在望月。 C:尾句中的“秋思”是指诗人悲秋的情怀,“树栖鸦”的寂静,“冷露无声”的凄情,让诗人感伤秋天的凄凉冷清。 D:诗人怀人之情很浓郁,但他却不采用正面抒情方式,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后两句通过委婉的疑问语气,抒发了 的情感。
地白(白) 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本诗中有关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寒水”,寒冷的江水,一个“寒”字,准确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感受。
B.、“商女”,茶楼酒馆里侍奉客人的歌女。
C.、“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商女在岸上酒楼歌唱,与诗人隔着一条江,所以说隔江。
D.、“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历来被人看作“__之音”。
2.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B.、诗的颔联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C.、诗的颈联写出真正不知__恨的是醉生梦死的商女,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D.、诗的尾联中“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__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1. C
2 C
不 见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杜甫怀念李白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
B.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
C.诗中写李白佯狂傲世、才思敏捷、飘零嗜酒,都颇能表现李白的特点。
D.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同时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怜悯。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四十字不加藻饰,叙议结合,只是娓娓道来。
B.“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
C.“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
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语言质朴自然,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
1.D
2.A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季节的杭州?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答: 。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
1、杭州之秋。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2、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②,时当大火③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④。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①太原:即并州,唐时隶河东道。
②岁落:光阴逝去。众芳歇:花草已凋零。
③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
④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前四句写得是古城太原的秋天景色,突出了其早秋的景色特点。
B.诗歌的后四句转而抒发情感。
C.诗歌的前四句都是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来写太原秋天的景色。
D.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注重了文题相映,特别是颔联,在末尾分别用了“早”、“秋”两个字,匠心独运地点题并照应诗题。
B.“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一个“飞”字,表现出了诗人心花怒放的心情。
C.尾联用汾河滚滚不绝的流水来比喻自己悠悠不断的归思,以水喻情,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方法。
D.这首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即所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唐宋诗醇》),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创作的特点。
1. C
2. B(是思念家乡之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本曲作者是___ _,____朝____ 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1、张养浩 元 散曲 曲牌名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菊 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这首诗具有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请你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 。
2、这首诗表现了菊花什么样的品格?
答: 。
1、一、二两句写出了菊花在深秋时节围舍绕篱的平凡淡雅,独自开放之态,三、四句抒发了作者对菊花品格的赞美之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清新淡雅,岁晚仍荣,傲立风霜,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