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1.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B.诗人和友人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两人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C.颈联尾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友人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让眼泪沾湿佩巾。

D.首联、颈联对仗工整,尾联批评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2)自选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过故人庄》的作者是 代的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唐 孟浩然

2.表现了诗人不贪恋官爵而乐于田园赏菊的思想和对老友的深厚情谊。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的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2、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客路  行舟

2潮平两岸阔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

2.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

1.融情于景,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或答“表现出国都战乱之后的荒凉萧条”)。   

2.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

诗歌鉴赏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妙,请作简要欣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孟浩然【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2.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曲?

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不甘心闲居无事,渴望出仕求官,从而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⑴三、四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写景象。

⑵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调动了视角和嗅觉等感官,动静结合。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2)全诗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住。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的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颔联,颈联重在叙事,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意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1. B  

2. 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