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⑴阅读《蜀相》,联系已学课文《茅屋为秋风所歌》,下面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前者是一首七言律诗,后者是一首歌行体诗;前者咏史怀古,后者叙写现实生活,都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B.前者的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后者的开篇两句,起势迅猛。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犹如秋风咆哮,让诗人焦急万分。
C.前者的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济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的忠诚;其尾联中的“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D.两首诗表达方式多样,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⑵请精选合适角度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⑶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⑴ D
(2) 示例1: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手法),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寄寓了诗人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
⑶通过对诸葛亮的悼念和赞美,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无限景仰和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之情,
也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阅读诗歌《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①箨(tuò)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ōu):杯子。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诗人,请根据首联上句中的有关信息,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这首诗的作者。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文天祥 D.陆游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一联的妙处
(3)这首诗是“幽中有悲情”,而作者晚年的另一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悲中有豪情”,请简述这两首诗的“悲情”和“豪情”各是什么。
(1)D
(2)示例1: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绿草丛中,“鸣蛙”处处,一片热闹喧腾,同样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表达了作者对湖边胜景的喜爱之情和悠闲自得的心情。
示例2:白鹭不时从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绿草丛中,“鸣蛙”处处,一片热闹喧腾;白鹭的悠然安详,青蛙的热闹鸣声,都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表达了作者对湖边胜景的喜爱之情和悠闲自得的心情。(赏析角度较多,如从视听结合的角度赏析,从正面描写(白鹭的安详与青蛙的鸣声)侧面描写(环境的幽静)的角度赏析,从衬托的角度赏析,还可从对偶的角度赏析
(3)本诗的悲情是作者晚年报国无成的、旧交零落的伤感寂寞之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豪情是作者至老不衰的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爱国豪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根据诗意说说诗中的“古人、来者”指代什么人?
2.“悠悠”一词写出了“”天地”的什么特点,烘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无穷无尽,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怀才不遇、悲凉伤感的情感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①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②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②金笼:镶金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1.诗人借鸟抒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描写画眉,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1.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2.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一是笼中的,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1.“蘸”字。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或:桃花倒映在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神态、意趣。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度”过之际,一只小船从柳阴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②。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③。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③汀:水中的小洲。
1.“微阳潋潋落寒汀”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这一数字有什么作用?
1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在的清冷的小洲上
2“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
天上的街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 ③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④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1部)。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C.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D.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3、第 ③④两节诗描绘了 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4、对第②节诗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加点的“想”字总领下面诗节,标明由上一节的联想转入想象。
B.两个“定然”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诗人坚信那样理想的世界是不会有的。
C.诗句中“珍奇”一词是名词,指珍贵而稀有的物品。
D.诗人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憧憬,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当时__现实的憎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郭沫若 《星空》《女神》《瓶》(任写一部)
2、B
3、自由幸福(意思接近即可)
4B
塞 下 曲 李 白
__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歌中最能表现边塞苦寒的诗句是( )
A.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B.__山雪,无花只有寒。
C.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D.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
B.第二联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
C.第三联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
D.尾联的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截然不。
1. A
2.D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三、四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写景象。
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调动了视角和嗅觉等感官,动静结合。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2.全诗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挂起白帆,乘船顺风疾行。
2、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