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①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根据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①用“红”对“青”,色彩鲜艳②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③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歌第二联情景交融,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

2.“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修辞和情感两方面阐述其共同点。

1.“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孤月独照,渲染了一种冷清意境,

2.修辞手法:都运用比喻修辞。杜甫诗中“落日” “秋风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并以“老马”自喻;曹操诗中也以“老马”自喻。情感: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陶家”是指历史上哪一位名人?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意思相近即可)。

2.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 ,第二幅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1、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

2、这两句诗描写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的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古诗词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心”指_______________

2.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妙处.

1.“愁心”指与王昌龄辞别时的离愁别绪。

2.寓情于景。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杨花漂泊无定给人飘零之感的、子规啼鸣暗含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景,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讶,“过五溪”见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这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阅读唐代诗人杜甫《八阵图》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八阵图》赞美了一个人物,在杜甫另一首诗歌《蜀相》中也概括了这个人物的功绩,下列选项中同样描述此人的诗句是( )

A.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B.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C.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D.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2)《八阵图》中所赞美的这个人物让你感受最深的品质是什么?并结合古典名著中有关该人物的情节简要分析。

答:

(1)D

  (2)诸葛亮品质

答案示例:廉洁自守;一视同仁;虚心纳谏;举贤任能; 鞠躬尽瘁等。答一点即可。

事例阐述:例如,一视同仁:街亭之败,因马谡之失,造成全线崩溃,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引咎自责,体现一视同仁,公正待人。

呵,母亲

舒婷

呵,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__全诗以描写起笔描绘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诗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中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诗人借“衣襟”“围巾”“荆冠”等朴素而又生活化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深挚的爱和深切的怀念,诗人借梦幻,通过“慈母泪,珍藏的红围巾,童年幼稚的哭喊,成年后的不敢呻吟”等,表达失去母爱的孤苦无依。诗人以“枯井”形容“怀念”,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读后让人感到情浓、意切,难以忘怀。诗的第一节写梦见了母亲用“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诗人紧紧地拉住母亲的衣襟,在相依相偎中感受爱的温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通过梦境这一意象引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率真而自然。梦境依稀地化去了,诗人还闭着眼睛,极力地去“追梦”,追渐渐隐去的母亲的身影。诗的第二节寄情于那一条珍藏着的红围巾,把它贴在胸口,贴在脸上,作者就能感受到母爱的温馨。为了留住母亲那真爱的气息,诗人甚至不敢拿去浣洗,生怕洗淡了其中的温馨。寄情之物十分平常,而所寄之情似淡益浓。语言清新、质朴,感情细腻、率真,格调柔和素雅。第三节诗写失去母亲后的无依与孤苦。当初依赖着母亲的呵护,手上扎个刺也向母亲哭诉;而今母亲去了,就是戴上荆棘扎成的头冠也得自己忍着。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感情的依靠,失去了心灵的呵护。为什么诗人受到再大的痛苦也不敢呻吟?生怕惊动地下安眠的母亲,使母亲因牵挂女儿而倍感不安。最后一节诗以“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一句作结,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深,深至“唱不出歌声”。真爱无言呀!(只要抓住一至两个角度能作正确的赏析评价合乎情理内容具体表达流畅即可。)__

幸福藤萝

鲁午坡

母亲用藤萝的根拴住我们   

父亲则用一棵槐树搀扶

就这样被母亲编织成藤萝的枝条

沿着老槐树的方向攀爬

母亲日夜用她的锄头和水桶

连缀我们的童年,少年和青年

父亲每天给我们安排八节课程

上午江河湖海

下午春夏秋冬

我们用阳光打动蝉鸣

吹动叶片模仿牧归的笛声

我们读绿一树树文字

风风雨雨粗壮腰身

我们骑上老槐树的脖子

踩着它的枝桠蹿高

它花白的毛发不忍扎破绿色时光

我们抱紧,缠绕

用生长的细节阻止母亲爬行的皱纹

母亲继续放大我们的鞋码

父亲带领我们

用满满的藤萝花

把春天抱在怀里

阅读上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__(1)从诗歌内容上看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它的意象鲜明、容易理解表达父亲、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读起来亲切感人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家庭的温馨、和谐,它是那么的稳固和坚韧。(2)从写作手法上看该诗运用了象征手法生动形象流畅清新抒写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讴歌了父母的养育之情。藤萝象征母爱老槐树象征父爱。十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亲情的美好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对家的喜爱对亲情的赞美之情。(3)从语言上看本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使语言生动形象、含蓄凝练。例如“父亲每天给我们安排八节课程上午江河湖海下午春夏秋冬”用形象的比喻表达“父亲”对“我们”在生活中的教育。“我们抱紧缠绕;用生长的细节阻止母亲爬行的皱纹”用拟人手法表现“我们”对“母亲”的爱。(要求能任意选择1~2点赏析理解正确内容具体并合乎情理语言流畅。)__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2.在下阕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__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尘土飞扬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山冈。__

2.__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__

青岩古镇

    ——古街

远处的青山依旧

身边的翠树依旧

仄仄的古街依旧

一块块凸凹不平的石板

连接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古街

历史的一双大脚

是流过大街小巷的河流

浇灌了这一方肥沃的土壤

生长出错落有致的房屋 和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今天古街再一次绽放

曾经未有的容颜

游客的笑脸像灵动的文字

书写了古街的繁荣和风采

贫穷将藏在街边石头的缝隙里

发酵成一页沉痛的历史教训

时刻警醒后代子孙

历史的道路决不能重

(有删改)

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__示例:(1)首先从诗歌的题目看本诗是写青岩古镇的古街诗歌通过具有浓郁特色的古街来写古镇的历史以及古镇的现在与未来。表达了作者对古镇的喜爱以及对古镇美好未来的向往。(2)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历史当作人有一双大脚走过了无数的角落将古街当作人展现未有的容颜;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历史比作河流浇灌土壤;将游客的笑脸比作灵动的文字书写古街的繁荣和风采。(3)诗的最后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就是:将贫穷作为教训时刻提醒后人历史不能倒退。表达对古街的热爱,以及希望古街越来越繁荣。(要求能任意选择1~2点赏析理解正确内容具体并合乎情理语言流畅)__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