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①(其五) 杜甫

黄师塔②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③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①寻花:赏花。②黄师塔: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③可:表疑问,究竟,到底。

1. “微风”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能“倚”?请谈谈你的理解。

2.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两句诗会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

1、微风本不可倚,这里将微风人化物化(拟人拟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微风相伴相亲,为春风所陶醉的情景。

2、黄师塔前桃花盛开,争妍斗艳;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题乌江亭 赤 壁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⑴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同属于

A.咏物言志 B.叙事诗 C.咏史诗 D.送别诗

⑵在这两首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分别做了什么假设性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C

⑵《赤壁》: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

《题乌江亭》: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悲苦难言、伤心不已的心情。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1①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古诗赏析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的__,一再被贬黜。

⑴诗歌的一二两句描绘了庭户怎样的特点?

⑵第四句中的“尚有声”不仅是指树叶声,更是诗人的心声,你能揣度一下诗人的心声吗?

(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出庭户冷清、萧瑟(萧条、清寒、清朗等)特点

(2)诗人仕途坎坷,一再被贬黜,所以就借树叶的有声表达自己内心的倔强和积极的人生追求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 ②宦情:做官的情怀。 ③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④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诗中的“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1. 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或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2.“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的人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①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根据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①用“红”对“青”,色彩鲜艳②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③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歌第二联情景交融,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

2.“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修辞和情感两方面阐述其共同点。

1.“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孤月独照,渲染了一种冷清意境,

2.修辞手法:都运用比喻修辞。杜甫诗中“落日” “秋风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并以“老马”自喻;曹操诗中也以“老马”自喻。情感: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陶家”是指历史上哪一位名人?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意思相近即可)。

2.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 ,第二幅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1、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

2、这两句诗描写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的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