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唐朝贾至的两首诗

春 思 西 亭 春 望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注】①此两首诗为贾至被贬期间所作。②窅(yǎo)冥:遥远处;遥空

⑴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柳树,它们在全诗中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说《春思》的后两句似乎不合常理却很奇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面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第二首诗中“春心”一致的一项是

A.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B.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山中留客》)

C.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⑴都点明节令,都以乐景衬哀情。

⑵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新奇。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是怨东风冷漠无情,反过来说春日惹恨。这样诗意表现得更加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⑶D

阅读《望岳》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

1、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蓬勃朝气。

2、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 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1.C 

2.A  

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A    

2.B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请你自选角度,赏析开头划线的两句。

2.请你结合最后两句分析诗歌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与“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所表现的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

A.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D.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⑴如①用“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絢丽多姿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③运用对偶手法,描写了一幅江南水乡明丽的景色。(角度选准,意对即可)

⑵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

⑶A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①(其五) 杜甫

黄师塔②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③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①寻花:赏花。②黄师塔: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③可:表疑问,究竟,到底。

1. “微风”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能“倚”?请谈谈你的理解。

2.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两句诗会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

1、微风本不可倚,这里将微风人化物化(拟人拟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微风相伴相亲,为春风所陶醉的情景。

2、黄师塔前桃花盛开,争妍斗艳;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题乌江亭 赤 壁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⑴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同属于

A.咏物言志 B.叙事诗 C.咏史诗 D.送别诗

⑵在这两首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分别做了什么假设性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C

⑵《赤壁》: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

《题乌江亭》: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悲苦难言、伤心不已的心情。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1①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