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外国洋节的冲击。2006年12月北大清华等学校的10名博士却联名在互联网上发出“抵制洋节”的倡议。他们呼吁,国人要慎重对待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一时间.“国人是否该过洋节”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同时伴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古代文化里的那种“洛阳亲友如相问”的意境已经难以在现实社会里找到,传统节日那种能勾起人们强烈的亲情、乡情的元素已经逐渐淡化
材料三:面对弥漫在街头巷尾的圣诞节气氛,我们还应当注意这样一个现象:圣诞节在中国带上了越来越多的本土化色彩。比如,很多娱乐场所的圣诞老人形象已经穿上中式传统的对襟红袍,大量的圣诞歌曲被翻唱成中文,老字号的中餐馆也趁热闹纷纷推出“圣诞套餐”。 “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如今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成了中国民间的一个节日,不能简单地视为西方的“舶来品”。
(1)你对“国人是否该过洋节”有着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写出一句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赞成或反对,言之有理即可。反对主要从继承传统文化角度人手。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赞成则主要从洋节过出中国味,接纳外国文化的角度人手。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请从下列书目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一点,写出你的阅读体会,50字左右。书目:《格列佛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其中的—个人物,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个故事。
《水浒》 《骆驼样子》 《钢铁悬怎样炼成的》
所选名著: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那树有点佝偻, A. 老态,但是 B. ,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tān) 了不少, E. 这真令人难以致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蜗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那的确是一株 C. 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 D. 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zhù) 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王鼎钧《那树》
(1)请将上面的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字改正过来或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选项:坚固 露出 坚固稳定 隆起
我会选:A.、 B.、 C.、 D.、
(3)请依据语境给文中E.处选填合适的语句
A.只有那棵树岿然不动,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B.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C.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D.只有那棵树岿然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1)坍 置 涡 铸
(2)露出 坚固稳定 坚固 隆起
(3)C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请你读一读,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这个时候,所有的仆人和着优美的音乐,轻盈地跳起舞来。②于是,小美人鱼伸出那双白皙、细嫩的手,脚尖掂着地,轻柔地、优雅地在地板上跳起了舞……③人们都在为她鼓掌,为她喝彩,不停地赞叹她的舞姿。④她跳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优美,_____她的脚尖在触到地板时,就如踩在锐利的刀尖上一样,她___________感觉不到痛。
(1)第①句中,加点字“和”的读音为_______。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
(3)第④句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
A.因为 所以 B.虽然 却C.除非 才D.即使 也
(4)读了这段优美的文字,你一定会想到你读过的不少中外文学名著,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任选一部,按要求填写读书资料卡。
书目:《格列佛游记》《水浒》《繁星·春水》
注:“主要内容”以40字左右为宜。
最后一课(节选)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用原文句子回答)
(1)
(2)
2.选文的第二段加点的“这种方式”指什么?
3.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法兰西万岁!”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5.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1. ⑴老师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⑵郝叟等人坐在教室里,是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 坐在教室里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3. 钟声和号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宣告了阿尔萨斯从此将被普鲁士占领,对于一位爱国之士来说,韩麦尔先生感到内心悲痛,精神受到沉重打击。(意思对即可)
4. 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信念的体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意思对即可)
5.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下面是《简爱》中的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总是遭人白眼,总是让人告状,永远受到责备呢?为什么我永远不能讨人喜欢?为什么我尽力博取欢心,却依然无济于事呢?伊丽莎自私任性,却受到尊敬;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又毒,而且强词夺理目空一切,偏偏得到所有人的纵容。她的美貌,她红润的面颊,金色的卷发,使得她人见人爱,一俊便可遮百丑。至于约翰,没有人同他顶撞,更不用说教训他了,虽然他什么坏事都干。
①文段描写的是简爱被关在 (地点)的心理活动。②她为什么那么害怕被关在这里:
红房子 舅父去世时的地方,里边还安放着舅父的遗像,平时一般没有人居住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简爱是以家庭教师身份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的,她的学生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阿黛尔,是罗切斯特先生的亲女儿。( )
(2)、《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叙述,小说情节诡异,悬念迭起。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3)、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聚会中,罗切斯特先生扮演了吉普赛人来试探简.爱的心思。( )
××√
名著阅读。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的大鼻孔鼻尖上。
(1).上述材料中的“我”是文学名著《 》中的阿廖沙,这部书的作者是 。
(2).选段表现出了阿廖沙 的性格特征。在苦难中,他逐渐成长为一个 的人(结合整部作品回答)。
(3).选段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童年》 高尔基
①懂事能干;②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宽厚善良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内容。
2、文中第一段画横线语句抓住托尔斯泰什么特征去写的?具体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4、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认识。
1、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含有丰富的感情。
2、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3、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4、 二者并不矛盾。“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是指文学创作,“能够看清真相的人”是痛苦的。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