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二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选文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中的《狗·猫·鼠》。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清算了______的罪行。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1.朝花夕拾 猫
2.目的是将“正人君子们”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第四部 《朝花夕拾》
文段一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脚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这样看来,无常是和我们平辈的,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无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无常有这么像?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节选自鲁迅《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部________(文体)集。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过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
2.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是表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 《朝花夕拾》
文段一
1.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2.民间的百姓喜欢无常,主要在于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3.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并非是表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而是表达对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对__社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一)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如何理解“好了!我中了!”这句话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邻居的追拉、劝说、称“范老爷”,并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出来款待报录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俗眼中的文曲星,在吴敬梓的笔下,形象丑恶可笑,这说明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品写的范进,当他清醒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这对表现他一见报录人欢喜得疯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此显赫的社会地位、富足的经济生活等都到手,可以高居人上,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2 .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 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3.表现众人趋炎附势的心态
4.辛辣的讽刺
5.他几十年苦苦挣扎、梦寐以求的功名一朝到手,情不自禁地喜极而疯,充分地表现范进利欲熏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名著阅读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提到宋妈(“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请结合原著《城南旧事》回答问题:是谁让宋妈回老家的?为什么让她回老家?
英子的妈妈让宋妈回老家。宋妈的儿子死了,女儿被送人了,英子的妈妈让宋妈回去生孩子。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民歌》,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他向往美、不懈地追求美,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 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是李大钊在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所作.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戈宝权译的《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 B:《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指夹竹桃花的败落,又暗示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还指“我”长大成人,语带双关,涵义十分丰富。 C:《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你最喜欢其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因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话说孙悟空来到翠云山向 之妻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孰料这铁扇公主竟是被悟空当年降服的 之母,悟空闻之,不禁大惊失色,暗暗叫苦。
(1)略;
(2)牛魔王、红孩儿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长吟 肥胖 轻捷 直窜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组( )
A:《我家有女初长成》告诉我们不要像做盆景般来设计你子女的形象,要任其自由发展。
B:《想念冰心》从读她的作品写起,从与她的接触写起,写得切近、 随意而又深远、恳切。
C:三篇名家小传虽小,却包含了他们的经历与才情,融进了他们的意趣与个性,其意味确是深长。
D:《“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主要通过两弹的研制过程的叙述来刻画邓稼先的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