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是_________(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他用辛辛苦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只好卖车安葬虎妞。
老舍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
名著阅读
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人物
走进名著,宛如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那里有《朝花夕拾》中出身低微又充满爱心的保姆 ,有保尔·柯察金的革命引路人 ‚ ,有老舍笔下那善良但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ƒ ,等等。会晤经典,与人物对话,愿我们从名著中获取无尽的人生启迪。
‚ ƒ
阿长 朱赫来 小福子
阅读下面《苏州园林》的节选
①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②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颗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看到美的享受。
③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1. 下面对第1自然段介绍“花墙和廊子”在园林中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使亭台与轩榭在布局上显得合理。
B.使景物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花草和树木的配合,使景致更加错落有致。
D.使景物层次变得少了,显得很单调。
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
B.第2自然段通过选取的几幅小景,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案美。
C.第3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D. 选文中“大多”“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1. B
2. A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的《 》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 》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现在的人一般都知道无常有黑白之分,无常还戴着二尺来高的帽子,帽子上写字,白无常写着“一见有喜”,黑无常写着“一见发财”。很简单的八个字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幸福,腰缠万贯”的普遍愿望。从文字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也比较喜欢活无常。无常是一个什么形象?鲁迅写无常有何用意?
(1)《琐记》《天演论》
(2)无常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勾魂使者,爽直而公正。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藤野先生》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 自序》
(1)(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 。 B 。
(2)(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日本仙台讲堂里看电影时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4)(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
(5)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 为主,(乙)段以 为主。
(6)“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原因是什么?
(1)A 日本的爱国青年 B 麻木的中国人 。
(2)教霉菌学,在讲堂看电影时。 弃医从文。
(3)A
(4)看电影事件
(5)记叙 议论
(6)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里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
阅读课文《明天不封阳台》
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十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__打伤的。
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我不知道,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
“爸爸,明天还封阳台吗?”
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仿佛突然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我知道,无论孵化能否成功,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1.选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为什么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
3.封阳台有何好处?不封阳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鸽子害怕人类猎杀它的心理。
2.示例:儿子看到鸽子非常高兴,所以惊喜;想到父亲要封阳台,鸽子将无处存身,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所以忧虑。
3.封了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表达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感情。
阿城的《棋王》,实际上写了“吃”和“棋”两个字。主人公王一生所说“一天不吃、棋路就乱”的话语,朴素地道出了“ ”的真理。
民以食为天
在《科学发现的几点体会》一文中,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向年轻的科学家介绍的三个体会,即 、有信心和好奇心。
不盲从(或不盲从专家的结论)
迟子建在《祭奠鱼群》一文中,怀着对鱼类的深切同情,提出了 的深远主题。
人类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梁晓声的《孩子和雁》一文,主人公是有罪的又是无奈的,更是有良知的。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拒绝高价出卖捕雁绝招。他的捕雁“绝招”是
A:网罩 B:下绳套 C:下铁夹子 D: 用铁丝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