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烈日炎炎的景象,烘托了夏日白天“蝈蝈的乐音”的单调、无力。) B: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本诗的主旨句,把蝈蝈和蛐蛐的叫声说成是“大地的诗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C: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这是诗人从听觉角度写夜的静谧,这些景物与白天形成鲜明的对比,虽不言静而静自现。) D: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__新运动。 B:莎士比亚,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他的著名喜剧。课文节选部分,描写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在法庭上的一场生死交锋。 C:《天上的街市》《静夜》选自《郭沫若全集》。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以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两幅奇异的世外仙境图,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朝花夕拾》;《社戏》《故乡》都是小说。这四篇都是 鲁迅 先生的作品。
下面对文学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埋葬母亲几天以后,姥爷说:“阿列克塞,你可不是奖章,老把你挂在脖子上我可受不了!”“去,去,走吧,到人间去吧……”于是,我就走入了人间。(这段文字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童年》的结尾部分) B: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选择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我”在百草园里自由欢乐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选自小说集《呐喊》的《社戏》回忆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偷煮蚕豆等那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生活经历。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建立功勋、受封为官、辞官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颂扬了木兰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D: 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十九个月时,就被病魔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她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鼓舞了无数年轻人。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第①段划横线的首句有什么作用?
2.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3.请结合选文和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如何对待人生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1、首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花的香;从结构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自然引起下文的回忆。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从“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顽强和美好,并以乐观精神投入生活”角度去说即可。
走近名著。
(1).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回答问题。
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穿上杠房或喜轿铺所预备的绿衣或蓝袍,戴上那不合适的黑帽,他暂时能把一身的破布遮住,稍微体面一些。
选文中的“他”是谁?此时的他已经堕落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岩》刻画了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甫志高、华子良等众多的英雄形象。
B.《居里夫人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铀,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C.鲁迅在《琐记》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在文中作者记述了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1).他是祥子(骆驼祥子)(1分),此时的他已经堕落成为了一个麻木、潦倒、懒惰、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2).C
阅读下面《藤野先生》(片段)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1) (2) (3) (4)
2.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为什么会“吃了一惊”又为什么会“感到一种不安”?
答:
3. 选段主要采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贵品质?
答:
1.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
2.吃了一惊”是因为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弱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而“感到一种不安”。
3.采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阅读《我的早年生活》选段
①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②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③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
④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1、“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
2、此文诙谐幽默,在轻松的调侃、自嘲中不失严肃认真,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具有这样特点的句子。
3、说说你对文章开头“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这句话的理解
4、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但却努力学习他的母语——英语,以致后来成为著名的作家,作为一名中国人,对此你有什么启发?
1、因为考的总是小丘吉尔最不喜欢的科目、不知道的内容、题目也总是难题、偏题(至少是对于小丘吉尔来说),使得他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2、①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②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③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④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道出虽然弱小但能在__中顽强地发出光芒。这句话是丘吉尔的直白,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它体现了自信,蕴涵着努力。
4、略,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鲁迅《雪》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主,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第一段中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作者描写朔方的雪花“绝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能否把句中的“撒”字改成“飘”字?
3.雨雪本无生命,文中却用了“孤独”“精魂”等字眼加以描述,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朔方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链接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链接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1虚写,是作者的想象之景,写出了江南雪野充满生机和活力。
2 “撒”字带着一种自空中垂直落下、不怕跌落的那种刚劲与坚强,而“飘”则过于柔美,轻盈无法表现朔方雪花的特点。
3具有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具有战斗精神和献身精神。
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我们
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他用辛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 ;
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 。
第一次: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或:后被乱兵抓走,失去新车)。第三次:虎妞难产而死,只好卖车安葬虎妞(或:虎妞的死,又使他人财两空)
散 步
龙应台【注】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了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抚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11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12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注】龙应台: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1、“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之处?阅读②~⑦段,概括回答。(3分)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
甲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1段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
材料二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
2、【答案】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大意对即可)
3、【答案】烘托散步时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当时“我”难以言喻的痛处。(大意对即可)
4、【答案】“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做铺垫,以“散步”为题,使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 (大意对即可)
5、【答案】本文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